- UID
- 92112
- 积分
- 6
- 威望
- 0
- 桐币
- 14
- 激情
- 1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5

文都童生

- 积分
- 6
 鲜花( 1)  鸡蛋( 0)
|
每天上下班进出文庙大门,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必须从刻有姚鼐《登泰山记》的地砖上踩过。踩踏美文,真是趟趟犯难,步步闹心。踩一字,心中多一份愧疚;踏一遭,心里增加一重负罪感。
姚鼐千古名篇《登泰山记》,可谓“沉思孤往,幽情远韵”,读之,“如人入寒岩深谷,清泉白石,仰荫松桂之下,微风泠然而至,世之尘埃不可得而侵也”(引文为姚鼐赞同邑左笔泉文语)。优美的文章,用优美的中国方块字写就,并把它刻到光滑晶亮的黑色大理石上,也许书法家有他们更高的想法,而在我,这样的搭配已然绝妙。文以字传,字因文更美,黑色大理石因有此字此文,当然更加精美异常。这分明就是一座丰碑,应该矗立于广场,供世代后人瞻仰。
然而,它不幸沦为脚下物,任千夫踩,万人踏。
刻写文章的大理石铺在正对文庙大门的通道上。因广场正处建设之中,逢阴雨天气时,满地的泥泞被一双双鞋子带起,然后涂抹到地砖的文字之上,嵌进阴刻的字缝之中,一地狼藉不堪,见者不能不感到痛心。又因工地堆放材料,停放车辆,挤占了大量的空间,想避让开刻文地砖实在难而又难。短时间内,踩踏既已不可避免,那么长此下去又该如何呢?或许有人会说,把文章刻于地上,就是不怕人踩的呀。难道是我矫情了?
我把自己的感受和同事一说,不想响应者竟不在少数。
无庸置疑,项目决策者的初衷应该是推崇桐城派,尤其是推崇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的,希望将他的名篇镌刻于石,供大家赏读,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从堂皇的文献中请出,放置于地面,似乎更加亲近民众。殊不知,亲民不排除高尚,用媚俗的方式亲民即是对民众的亵渎。而且,践踏式阅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抱良好初衷办事,其成效与起始不符的先例也很多。一旦出现偏差,纠正则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更高的智慧。
为尊重中国文字计,为尊重桐城派先贤计,更为尊重桐城世代崇文重教风尚万千子孙读书上进计,请把放置地上的美文扶起吧,让它矗立于龙眠大地,镌刻于桐城数十万儿女的心上。如此,方可真正增添桐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底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zhishu 在2012-12-6 00:37 送朵鲜花 并说:中有许多吞吐 意思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