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普及和说明的角度来看,文字的解释还是可以的。但如果要表达出原作更深沉的蕴藉,还需要一个更为犀利的切入视角。
《二月》、《日记》、《月光》、《梭罗这人有脑子》。
二月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二月的雨
泉水白白流淌
花朵为谁开放
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
吐着芳香,站在山岗上
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
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
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
圣书下卷肮脏而欢乐
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
荒凉大地承受着更加荒凉的天空
我空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
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
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
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
赏析:
海子的诗中飘忽着一种不可捉摸的神性,当你接近时,它已经走远。
谁能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吗,“我”能把天空打扫干净吗?不必管了吧,在诗中,在海子的诗中,没有理智,只有情感和信念。“我”在等待,寂寞、阴沉,“我”看着二月的雪、雨,看着泉水流淌,花朵开放…可这一切与“我”有关吗,“我”只是在观察,置身事外。
此刻,海子如同山岗上美丽负伤的麦子,带着一颗救赎的心,苦难、伤感而深沉。
不管了吧,爱谁是谁啊!
幸好有“雷霆”,大地的“荒凉”才对应了天空的“荒凉”,天地之间才不至于寂寞无主;还有“圣书”,它承担了海子的神性,即使“我的翅膀”受伤了,即使天地变得更加荒凉,即使我的世界空空荡荡,即使我的肢体重又劈开,“我”也不会彻底失望,甚至绝望。
在二月,荒凉的天地“流着雨雪”,神秘的海子在哭泣。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赏析:
海子把“爱情”当作自己苦难的根源,反复吟唱,不过,他的爱情诗还是很优秀的,值得细读。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看吧,多么煽情的诗句,温情而浪漫,哪个女孩子听了不感动呢?可海子说,这是日记,私人日记,言下之意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可信的,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而是自己内心隐秘情怀的展现。也许是吧,在此,我们暂时理解海子,原谅海子吧!
海子坐着火车路过德令哈,在这草原的尽头,他两手空空,悲痛时也握不住一滴眼泪;在这荒凉的小城里,风雨缠绵,除了路过的和居住的,海子的思念成了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草原亦是。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海子祝福他人、成全他人,“今夜”“一切都在成长”,“青稞也只属于她自己”,属于她自己的美丽和自在;可是海子呢,海子只有美丽的戈壁,尚且空空。
空空啊,一无所有啊,但并不是一无所有,“我”还在想着“姐姐”,比思念人类更急切的思念着“姐姐”。
月光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美丽
羊群中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
我在倾听!
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
不要说你是灯中之灯月光!
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
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
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
不要问打麦大地处女桂花和村镇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这首诗,从语言上看非常的朴实,用了许多诸如大白话的词,如“多好”,以及第二节中接连两个“美丽”。仿佛没有什么别的能够描写月光了,但这也正体现出诗人的真诚、诚挚的情感。因为人真诚的时候不会隐藏与粉饰。其次是选取的意象及表达的意蕴上,很有特点。第一节中水与盐是维持生命的原料,马又是如此健壮的动物,因此无不给人生命的旺盛感,是生命过程中的愉悦时光。诗人听到的声音应该是生命的声音。第二节中,诗人在羊群中听到的却是“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羊是柔弱的动物,在羊群中,体会到的则是一种憔悴,柔弱仿佛更能让人明晓生命的最终归宿,让人意识到死亡。但这似乎很不公平,健壮的马能够享受生命的愉悦,而柔弱的羊却只能享有靠近死亡边缘的残酷。而哪种才是生命的本质呢?第三节中,作者表面上是不要让人打扰他欣赏月夜,但实际上是在逃避。“桃子对桃花的珍藏”,是一种爱情的象征,“打麦大地”是丰收与生命的象征,“处女”和“桂花”是纯洁清洁的象征,“村镇”是人间温情的象征。而这一切诗人“一直不敢梦见”,并且让人“不要问”。诗人的心理是矛盾的。上述所有都是尘世间美好的东西,而诗人却在犹豫当中,是否应该“惹尘”。诗人一直在借“今夜美丽的月光”转移话题。然而想隐藏却欲盖弥彰。第四节,点明诗人仍是忧愁。生命虽然有旺盛的一面但终归是“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死亡的烛光本不需倾倒,因为生命的终点就是死亡。而困扰诗人的可能是究竟是享受尘世间的快乐,体会生命的强壮呢,还是一眼看到生命的本质或是终点——死亡呢?生命中的快乐是全然没有意义的吗?因为一切都将归于沉寂。最后两句耐人寻味。“月光照着月光”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天上的月光和水里的月亮互相辉映。那么诗人并没有“合在一起流淌”,还留在生命的享受当中。另一种解释是天上的月光和诗人心中的月光互相照映,一起随河水流淌,那么诗人即远远离去,奔向生命的终点,抛开了尘世的种种。诗人的矛盾心理再次得到体现,是享受生命还是就此走向终点,是融入众人的欢乐还是高居众人之上的离索?
全诗以月光相笼罩,营造出一种清冷、恐怖的境界,即使是在写象征生命的马时也是在月光的照耀下,最后的“月光普照”,更是把世界都融入了这样一个凄清的环境中,引领人们探寻怎样认识合对待生命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梭罗这人有脑子
1.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2.
好在这人不是女性
否则会有一对
洁白的冬熊
摇摇晃晃上路
靠近他乳房
凑上嘴唇
3.
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手头没有别的
抓住了一根棒木
那木棍揍了我
狠狠揍了我
像春天揍了我
4.
梭罗这人有脑子
看见湖泊就高兴
5.
梭罗这人有脑子
用鸟巢做邮筒
两封信同时飞到
还生下许多小信
羽毛翩跹
6.
梭罗这人有脑子
不言不语让东窗天亮西窗天黑
其实他哪有窗子
梭罗这人有脑子
不言不语又做男人又做女人
其实生下的儿子还是他自己
7.
灯火的屋中
梭罗的盔
——一卷荷马
这人有脑子
以雪代马
渡我过水
8.
梭罗这人有脑子
月亮照着他的鼻子
9.
那个抒情的鼻子
靠近他的脑子
靠近他深如树轮船的眼睛
靠近他饮水的唇
(愿饮得更深)
构成脑袋
或者叫头
10.
白天和黑夜
像一白一黑
两只寂静的猫
睡在你肩头
你倒在林间路途上
让床在木屋中生病
梭罗这人有脑子
让野花结成果子
11.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12.
太阳,我种的
豆子,凑上嘴唇
我放水过河
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的盔
——一卷荷马
这首诗其实是在写无为的思想的,这里的梭罗的智慧,与中国的老子哲学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一切都遵循大自然规律,不做违反自然法则的事,也就是“无为”。人的物质生活也应该降到最低,自给自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崇高,要有诗意,---“梭罗的盔---一卷荷马”。
海子实际上是在构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应该像梭罗那样去生活,去思考。人们最大限度的放弃物质上的欲望和追求,不破坏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尽量少的向自然索取,回到古代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状态。精神上却不能低俗,要阅读诗歌,在大自然中发现美,追求美,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平等和睦的相处。而且尽量不跟外界来往,也就是老子说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没有攀比,没有那些外来的信息刺激内心的欲望,使人不争,安于自然安逸的现状,使人人的内心安宁,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梭罗的智慧,也可以说是老子的智慧,这种智慧是现代物质社会所欠缺的,人们不断这追求物质和欲望的满足,却将内心的安宁和幸福远远丢弃,是何其愚蠢呢?
纸醉金迷不是幸福,香车宝马也不是幸福,任何幸福都来自内心的安宁和满足,物质世界永远无法替代人的精神世界,物质上的满足也永远不能代表精神上的满足,何况,陷入物欲深渊的人油何尝满足过呢?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于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核心思想,其他细节上的东西,可以品味,也可以不去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