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9-3 13:59 编辑
古时候,桐城东南一带,民间有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那就是婆婆过生日那天早晨,媳妇必须做两碗寿面,与婆婆一起食用。 孔城十五里坊有个媳妇名叫孙梅,平时疼爱丈夫,孝敬公婆,与邻里相处十分和睦,人也很勤快,可就是过门多年,没生下一男半女。为此,婆婆很不开心,几次逼儿子休妻。儿子觉得自己与妻子一直相亲相爱,不忍心割舍。 那年,婆婆过七十岁生日,儿子有事出门去了。孙梅一大早就上街买回猪肉和挂面,端给婆婆吃了,并祝寿问安。按理,相安无事。可婆婆偏偏无事生非,绞尽脑汁找媳妇的岔子。她瞅准机会,寻个事端,到桐城县衙告了媳妇一状。那天中午,婆婆到县大堂擂鼓鸣冤。县太爷正在吃饭,连忙放下碗筷整衣升堂。县太爷问:“你为啥告状?状告何人?”婆婆说:“告我媳妇不孝顺啊!大人,今天是我七十岁生日。一大早,她煮了两碗面,说是给我祝寿,哪晓得她自己吃肉丝面,给我吃的是一碗青菜面,真是忤逆不孝啊!” 那位县太爷是个孝子,听了老太婆的话,大怒:“放肆!我桐乡乃儒雅之邦,如此不孝之人岂能容忍?”于是发签传讯媳妇孙梅。 孙梅来到公堂,双膝跪地说:“冤枉啊,大人!我昨天在集市上买了半斤猪肉,怕她吃不动,我就先把肉全部炖烂,再把瘦的切成肉丝,肥的炼了油,然后一起拌入面内。我自己吃的面里一点肉都没放,只是放点青菜。绝无虚假之言!” 桐城县太爷认真审视那媳妇,见她诚实善良、朴素端庄,不像刁恶妇人,心中顿时明白了大半。于是慢条斯理地说:“既然你们已把面吃掉了,争也没用。这样吧,我叫橱子也做两碗寿面,一来给老太太祝寿,二来为你们婆媳结结缘吧!” 很快,衙役端来两碗新煮的长寿面。这两碗面里都漂浮着一层生香油,气味很难闻。碍于县太爷的面子,两人都勉强吃面喝汤。不到半柱香功夫,生香油味使两人恶心,都呕吐一地。 县太爷现场勘察,老太婆吐出来的是未消化掉的肉丝;媳妇孙梅呢,吐出来的是青菜残渣。县太爷火了,吩咐衙役重掌老太婆三记耳光,惩戒她诬陷贤媳。衙役举手欲打,孙梅跪地求饶:“老爷,饶了婆婆吧!她也许年岁太大,一吃就忘了吧!”县太爷见媳妇如此贤德,就对老太婆说:“看在你媳妇孙梅的面上,饶你三记耳光。以后再要是对媳妇不好,无事挑起事端,诬告善良,绝不轻饶!”婆婆唯唯诺诺,连声说:“不敢了,不敢了!“
这件事在十五里坊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指责婆婆缺德,容不住人。这样善良、孝顺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哇!婆婆自知理亏,从此再也不敢叫儿子休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