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西湖画境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这两首绝句是大诗人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作的。原作一共有五首,这是前面两首。望湖楼在浙江杭州昭庆寺前,是纵覧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苏轼写这诗的季节是夏天六月有雨时,和后来杨万里写六月诗人睡晴天的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景象截然不同。苏轼所建的是“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形容西湖雨景惟妙惟肖,而且还妙在黑云没有遮山,遮了山就不妙了;妙还妙在跳珠乱入船,否则就不妙了。接着又用卷地风吹散雨云的景色烘托出“水如天”的画面,使读者恍如目睹。
第二首第一句的所谓“放生”,按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杭州通判王钦若上凑皇帝把西湖作为放生池,禁捕鱼鸟,其用意是在替封建统治者祈寿祝福。第二句用“无主”对“放生”,自然而有味。第三句“水枕”是说“载在水面的枕席”。诗人睡在船里面的枕头上,看到湖边山岭一俯一仰,忽上忽下,正和他的另外一首诗中所谓“青山久与船低昂”有同样的意境下一句中所谓“风船”是说“飘荡在风里的船”。风船惯会在月光下徘徊。读了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那样优美的境界。
上面举出的二首绝句,一共只有八句,其中有六句都是对偶,读起来一点感觉不出作者是在有意作对子,只是令人如欣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仿佛身入画境中。而音韵协调,朗朗上口,表现出韵律的美妙。没到过西湖的读者更如同在西湖上卧游。这不禁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名篇《彭海秋》,写彭海秋在梦中坐船到了美丽的西湖中游览的故事,会引出会心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