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9|回复: 1

[桐城崛起] 重振家园

[复制链接]

751

主题

568

回帖

2971

积分

桐网工作组

Rank: 8Rank: 8

积分
2971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2-6-27 1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肩上蝶 于 2012-6-27 10:02 编辑

       ——大沙河流域(柏年河段)综合治理走笔

       两年前的7月11日,因在强降雨中溃堤,“桐城大沙河”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引起世人瞩目。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大沙河(柏年河段)治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大沙河(柏年河段)全线堤防面貌因此大为改观,防洪能力也大大增强。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大沙河(柏年河段)沿线,目睹了治理后的巨大变化。

       一诺千金促安居

IMG_56881.jpg

图为安置户胡敏生从自家的新房前走过。

       人,是一切要素的主体,有提升自己生存质量的愿望,也有这个能力。安居乐业是饱受水患的大沙河沿线群众的最大期盼,特别是首当其冲的青草镇7.4万民众的最大期盼。两年前溃堤之时,为腾出场地抢运防汛物资而在1小时内紧急搬迁的18户居民,现在是否有了安定的居所?

       就在当年溃堤处下游100米开外,一座崭新的三层建筑拔地而起。白墙黛瓦,马头墙,一派徽风徽韵。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屋后一排樟树个头虽不高,但已绿叶婆娑。青草镇党委书记张琦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拆迁户的安置点,已经有几户人家住进来了。绕过墙角,走进铁栅栏围起的院落,我们拜访了这里的几户人家。

       在安置户胡敏生家,记者见到了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胡佳辰。这几天学校让考场,一放假,小佳辰就一个人坐中巴车到了乡下的爷爷家。她说:爷爷家的新房又大又好,还可以到大沙河边放风筝。的确,这是一套标准的套房,三室两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胡敏生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参观。114.8平方米,结构合理,采光通风条件很好。胡敏生告诉记者:毛坯房和水电设施是镇政府无偿送的,面积拆一还一,“这一点让我们拆迁户十分满意,房子质量也不错。各家花点钱装修装修,现在生活质量高多了!”胡敏生掩饰不住自己的满心欢喜。虽然他的妻子华荣苗还很怀念老屋里大大的院子,但就舒适度而言,华荣苗坦言:“这里住起来确实方便,又卫生。”胡敏生是18户紧急搬迁户之一,原来是砖瓦平房,有前后院,占地130多平方米。房子被紧急拆除后,他们先是被安置在镇上学校里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在亲戚家租住了一年多,去年腊月十八,他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现在的新房。

       在另一个单元二楼,女主人何爱莲正在给阳台上的盆花浇水。说到镇政府拆一还一的承诺,何爱莲说:“政府说话算数,这一点最让我们拆迁户满意。”她家的面积是115.5平方米,客厅似乎更宽敞些,今年正月十八搬进新房的。

       最早搬进安置小区新房的是73岁的鳏夫张皖斌。去年腊月初三,他和91岁的老母亲张月华住进了新房。见到有人来,张母从椅子上站起来,告诉我们:“这是好房子!”原来,这母子俩住的房子又小又旧,还倒过好几次。虽然新房的面积只有87平方米,家具也显得简陋些,但已是今非昔比,新旧两重天。

       张琦介绍说,灾民安置是灾后镇党委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在第一时间启动安置工作。由于镇区地皮紧俏,寸土寸金。镇党委政府为了兑现承诺,把最好的地段给这些在危急时刻顾全大局的群众。投资360多万元,一次性规划建设安置房48套,有70多、90多、110多平方米三种房型,安置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自由选择,同一种房型,房号是用抓阄的方法确定的,大家都没意见。从选地到新房落成,前后只用了一年时间。目前已有8户搬进新房,其余的正在装修。

       张琦说,镇里还结合大沙河治理工程,依托溃堤处建起来的橡胶坝、岸墙和草皮护坡等景观,计划投资400多万元,把从大沙河大桥往南,一直到安置小区的800米河堤及两边,打造成滨河公园。对堤下现有的一些低矮建筑适当改造,切实改善镇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亿元巨资治水患

IMG_5648.jpg

图为已完工的大沙河青草拦河堰除险加固工程。

       站在当年溃堤之处,放眼望去,北面,青草大桥飞架南北。桥上,车来人往;桥下,碧波荡漾。南面,良田万顷,人烟稠密。脚下,混凝土筑就的大堤坚实牢固,堤两岸植有网格状草皮护坡。一拱天蓝色的橡胶坝蓄住清澈的河水。阳光下,草青水绿,长风浩荡,好一派有丽景象。

      说到大沙河,青草镇群众真是喜亦系之,忧亦系之。大沙河哺育了数十万人口,同时也给沿线群众留下了深刻的苦难的记忆。

       吉庆居委会73岁的张祖焕经历了1969年和2010年两场大洪水。他回忆说:“69年青草镇境内有三处河堤溃破。第一破在尖刀嘴,第二破在徐漕村团结组,第三破在三星村彭湾组。倒堤后,从尖刀嘴到下游的新渡、双港一片汪洋,数万人无家可归。”

       同心居委会70岁的陈金武是青草粮站退休职工,他说,每年梅雨季节,防洪是全镇的头等大事。各个机关都有防汛值班任务。每年冬天,搞水利兴修,从河里取沙培堤,人工挑,各单位分段包干,压力太大了。一有险情,就不分昼夜,连夜转运粮站的粮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粮仓。69年,大沙河沿线的青草粮站、胜利粮站、白果粮站等按上级要求,把粮食搬运到新安粮站、范岗粮站,有的还搬到城关粮站,花费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

      据市水利局局长张文胜介绍,大沙河是长江左岸菜子湖流域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96km2,防洪保护区人口14.94万人,耕地面积13.59万亩;柏年河上起尖刀嘴、下至乌鱼宕,河道长32.66 km,左岸间断性堤防总长31.623km,右岸为连续堤防,长32.663 km。大沙河中下游堤顶高程偏低,部分堤身单薄。堤身为砂,大部分堤基为砂基或表砂层,防渗、抗冲能力差。历史上曾几次溃堤。

      1969年7月14日,大沙河河埠水文站观测水位55.38米,超警戒水位3.88米。老虎湾段、尖刀嘴段先后决堤。顷刻间,山洪卷走了30多条人命,淹没了400多公顷良田,沙层最厚处达3米。2010年7月11日上午10点半,沙河埠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2190立方米/秒,排历史记录第三位,洪水造成1969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柏年河多处堤防发生险情,溃口14处,溃堤长度达1215 m,受灾人口11.2万人。

       为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用于大沙河流域柏年河段治理。治理工程共完成土方81.5万m3、石方10.2万m3、砼及钢筋砼2.03万m3。陈金武说:“这个工程不简单!国家舍得花钱,施工质量又好。从挖土下脚起,我天天来现场看,工程质量是没得说的。”陈金武说的是青草镇拦河堰堵口复堤工程,这是大沙河流域柏年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工程。市水利局总工程师于新建说,目前该工程的防洪标准是十年一遇。

       如今,在大沙河沿线,堤岸面貌焕然一新。在青草镇境内,当年溃堤处已筑起坚实的混凝土大堤,石头坝拦河堰已拆除重建为橡胶坝,堰防冲槽下游经过切滩,河面更加开阔。冲毁的中楼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渡镇境内伊洛段水毁堤坝已建成。全线堤防加高培厚19.956km。沿线迎流顶冲堤段护岸工程共25段,总长9.08km, 薄弱堤坝得到夯实。柏年河河道全线疏浚整治。柏年桥、高速桥下淤积的沙洲已经清除。拆除重建了合胜闸、凤凰闸、永福闸、菖蒲潭闸、徐河闸等5座排水涵闸,高城闸等30座涵闸得到加固。根据堤形和堤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了六棱块、生态混凝土、砂石等三种护坡形式,不仅夯实了堤基,还美化了河岸的风景。  
  
       两个循环助通达

IMG_5791.jpg

图为新整修的青草大道。

       要想富,先修路。路,之于大沙河沿线群众显得尤为重要。路,就是生命线!

       青草镇位于我市西南角,与潜山、怀宁等县交界,是我市离城区最远的乡镇之一。通往青草镇的主干道有两条,一是桐潜路,俗称西大路;二是茅青路,从城区沿合安路经范岗镇、新渡镇,到青草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处于西南边陲的青草镇道路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年久失修,茅青路通行能力被严重制约,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更不适应大沙河防洪的需要。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5000多万元,对10公里茅青路进行升级改造。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水泥砼路面,设计时速60公里。该工程于2011年2月18日开工,当年11月30日竣工通车,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个月。该工程的竣工大大提升了茅青路的通行能力。当天,青草镇群众身着盛装,敲锣打鼓,像欢庆节日一样庆贺这条路的新生。

       据张琦介绍,为配合茅青路升级改造工程,这两年,镇里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对镇区的青草大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拓宽成9米宽的双向快车道,水泥砼路面,与青草大桥衔接,使青草镇通往外部的两条主干道茅青路和桐潜路有效衔接,构成大循环通道。同时对青草大桥以下800米堤坝进行了水泥砼路面浇筑,使镇区内又构成了一个小循环,便于大沙河防洪抢险物资的运送和人员疏散。

       一切为了大沙河的安澜,一切为了沿线群众的安全,这是决策者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群众的期盼,也是群众对世代生息的家园一个不变的祝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2 收起 理由
千年一梦 + 1 +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124

回帖

20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05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2-6-27 2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仰牛斋主 于 2012-6-27 20:28 编辑

@肩上蝶


楼主说得真好!一看就是写材料的高手啊!!

“ 要想富,先修路。路,之于大沙河沿线群众显得尤为重要。路,就是生命线!”

但,我在你的材料“大沙河流域(柏年河段)综合治理走笔”中,拿放大镜找,也没有找到有关柏年河段的有关修路的文字?

个中道理,想必不少人不知道!

因为到目前为止,柏年河段(从柏年河大桥到杨树店村合胜段)的路,一直为我们记录着两年前的满目疮痍。路多石,多跌宕。多不平,还没有铺上柏油。雨天多水,晴天多风沙。偶有小车经过,听闻咔咔巨响,告诉我们外面世界的经济繁荣……


肩上蝶 !亲爱的,你慢慢飞,穿过丛林到我们杨树,看看我们的河水,和河畔居民的交通……看看你流不流泪?

时间关系,就不上图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