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718
- 积分
- 6258
- 威望
- 61
- 桐币
- 667
- 激情
- 1401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67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13

桐网贡士
 
- 积分
- 6258
 鲜花( 28)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谁为善良买单 于 2012-6-23 19:36 编辑
先不评论,只做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中共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十三岁经历家道衰落,叹“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真面目的”《《呐喊》自序》。
梁实秋(1903--1987 ),散文家,学者,翻译家,国家社会党党员,在国民政府下任职。一生婚姻美满幸福,晚年的忘年恋更为世人所乐道。
只从年龄上说,鲁老和梁先生就是有代沟的,所受的生长教育环境也有异,,更关键的是从属的阶级不同。
鲁梁之战说白了是阶级分歧,学术之辨,观念纷争,并不影响文学本身的一统,也并不是说文人只为了打口水战而生。我们要知道文人该做什么,应该从从他们的作品里去寻找答案。
“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文学的第一个目的,改变精神。
“野草,根本不深,花本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腐朽.....”,“我自爱我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野草》题辞》。文学的第二个目的,讴歌为人民服务的大众,野草即人民,地面即社会。
..............
单纯的闰土,愚昧的阿Q,不幸的祥林嫂,可怜的栓子,低微却高尚的黄包车车夫,无数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
鲁老的文字是檄文,还是匕首戈矛,但刺向的是敌人的心脏。他告诉人们要有硬骨头,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有中国国籍就叫中国人。所以鲁老更卓越的还是作为思想家、革命家。
梁先生的文字我不多读,一是没时间,二是不感兴趣,近现代文学言情武打科幻之类我连看一眼都觉得浪费,只是对哲思情怀方面有兴趣,所以散文,杂家还喜欢涉略,阅读时只针对代表作品,做些个人学术流派风格了解就行。梁先生强调文学以人性为本,否认鲁老的文学具有阶级性观念,和他所处的环境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包括西方文化对他的熏陶。他强调人性内在的平等,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的。无论高低贵贱,是敌是友,人都具有喜怒哀乐的自然属性,本质上说,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立场不同,修养不同,而决定了行为迥异。美好和浪漫是人类情感共同期待的目标,也并非就是为了服务于资产阶级。
名家也是人,他们的观念不可避免的会受时代潮流的局限,但鲁梁之辩更辩证的体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的肩任,服务于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平衡于国家。而不是说文人只为一些空洞的学术去标榜,因流派而保守相轻。
社会发展了,教育普及消除了绝大多数文盲,然而会写字的文人们却渐渐忘记了主导,流于世俗,反而产生了遍地的文化盲。文学不再是为社会帮忙,而是茶余饭后的帮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