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1|回复: 0

[桐城崛起] 桐城一季度数据增长强劲

[复制链接]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12-6-1 15: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总基调,转方式、调结构,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三次产业稳健发展,内生增长模式逐步显现,三大收入全面增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一季度,全市GDP实现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1%;总量与增幅均居安庆市各县(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9.7%。

2、三次产业稳健发展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08亿元,增长15.9%。全市肉类总产量1.98万吨,增长2.1%,水产品产量0.78万吨,增长4.0%。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98.07亿元,增长59.5%;累计实现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38.8%。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增长13.3%。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凸显 。其中塑料制品业完成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58.1%;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64.9%。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饲料、人造板、输送机械、蚕丝、塑料制品和玻璃纤维纱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9.5%、99.6%、88.3%、87.2%、65.2%和31.1%。

服务业平稳增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为8.04亿元,同比增长9.7 %,增速比2011年底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为:金融业增长23.8%、住宿业增长15.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长14.5%、其他营利性 服 务业增长14.4%。我市房地产业1-3月份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9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3亿元,增长19.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22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增长26.6%。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7.03亿元,同比多增4.7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8.48亿元,比年初增加22.24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3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08.81亿元,比年初增加8.54亿元,同比多增4.79亿元。

3、内生增长模式显现

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15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增长35.0%,与去年同期增加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6个,完成投资19.92亿元,增长38.4%,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7%。工业投资仍集中于包装印刷、机械加工食品、纺织服装等我市的传统的优势产业上。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近几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国家连续出  台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的政策,消费持续旺盛,一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3亿元,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45.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2%。

外贸出口稳步发展。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市一些外贸企业转变营销战略,瞄准国内市场,外贸出口仍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757万美元,同比下降20.4%;其中出口2708万美元,同比增长5.9%。

4、三大收入全面增长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21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20.9%。分级次看,地方财政收入3.91亿元,增长17.6%;上划中央收入1.01亿元,增长54.7%。

企业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7亿元,增长52.0%;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增长107.0%。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从城镇居民收入看,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9元,增长12.0%。从农村居民收入看,一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4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6元,增长22.4%。

二、经济运行的分析比较

1、与去年同期比较,主要经济指标有升有降。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8.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8%,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0%,比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5.9%,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21.4%,比去年同期下降33.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9%,比去年同期下降34.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6%,比去年同期下降60.3个百分点。

2、与序时进度和目标任务比较,总体情况良好。按照全年均衡发展的要求,1-3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应当完成全年目标的25%。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全年目标的27.5%,超序时进度2.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全年目标的30.7%,超序时进度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全年目标的24.6%,低于序时进度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0%,高于目标3个百分点。

3、与全省、安庆市水平比较,主要指标发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21.7个百分点,高于安庆市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高于安庆市8.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高于安庆市8.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高于全省、安庆市0.1个百分点。

4、与全省其他县(市)比较,部分指标位次有所后移。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7位,较上年同期前进了3个位次;增速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同期前进了9个位次;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位居全省第16位,较上年同期前进了1个位次;增幅位居全省第23位,较上年同期前进了25个位次;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后移了1个位次,增幅位居全省第31位,较上年同期前进了15位次;

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第18位,较上年同期后移了4 个位次;增幅居全省第41位,较上年同期后移了8个位次;地方一般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后移了3个位次;增幅居全省第48位,较上年同期后移了33个位次。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全球主要经济体受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朗。因此说今年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宏观经济决策面临着许多两难选择,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政策变化均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赶超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围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将经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研究得更透彻、更准确一些,将我们各种应对措施和办法制定得更扎实、更周到一些,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我们分析,全市经济工作面临如下压力:

1、主要经济指标面临巨大的周边竞争压力

从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标看,我市的主要指标同比增幅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跟全省和周边城市比,经济运行的增速、质量、竞争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省其他县(市)竞相发展、高位增长的态势对我市经济发展确实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2、保持全年高开稳走压力较大

从目前指标完成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未完成序时进度,一些指标增幅如工业、投资指标略高于目标增幅,随着后期基数抬高,保持全年的高开稳走压力较大。

3、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问题与矛盾还比较突出

当前,人才短缺和资金紧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企业短缺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影响了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良性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企业资金需求情况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偏高,加之企业缺乏抵押手段,企业贷款难的矛盾没有明显改观,不少重点企业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四、对全市经济工作的建议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着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速赶超跨越,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弯道超车”,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大项目促结构调整,以好项目促产业升级。继续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凸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项目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我市要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对重点项目坚持做好服务,使项目最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利用外资、引进内资与激活民资相结合,扩张总量与优化提升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有支柱产业,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纵深发展广的优势项目。

  2、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一是狠抓招商引资,多上工业项目,引导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进入规模企业。二是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的牵动效应。三是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力度。四是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配套协作,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

3、以旅游业为重点,实现第三产业的新突破。深入挖掘人文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各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桐城文化品牌效应。利用得天独厚的桐城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4、狠抓“三农”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农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下一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紧紧围绕 “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政策走向,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切实扩大有效投入,努力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