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6560
- 积分
- 1917
- 威望
- 1046
- 桐币
- 251
- 激情
- 462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47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6-27

桐网嘉宾
 
- 积分
- 1917
 鲜花( 27)  鸡蛋( 0)
|
发表于 2012-7-13 17: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贵精,古人云:雅且清曰精。典雅、雅洁、雅致、清新、清朗等,是读者对诗的一般性要求,古今亦然。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诗,其作者在创作的运筹帷幄之中,形象思维如影随形,相伴始终。毋庸置疑,一个缺少艺术细胞的人,做不成文艺家,更成不了诗人。《 我的家乡——孔域老街——观小河先生组画有感》(下《有感》)组诗,在形象思维的运用上,值得称道,且举数例 :首先,孔城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桐城派鼻祖的诞生地、近代教育的典范桐乡书院、近现代繁荣昌盛的商贸市场,以及当前的开发利用等等,都是可以入诗的大题材,而作者却舍大求小,深情执着地抓住微小而陈旧到在现实生活中几近绝迹、早被人们遗忘了的几件老玩艺,如弹棉花、铁匠铺、四合院、老屋等。写孔城绕不过写老街,写老街就得攥住一个“老”字,在“老”字上动脑筋、深挖掘,于是终于捕捉到自己的需求,且在相伴而行的艺术思维(形象思维)的进程中,“老”字活了,诗的意境、架构、意象甚至语言均胸有成竹,于是一组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的诗作问世了,其思想情感的表达深度和审美价值不言而喻。第二,《有感》非长篇记叙性文学作品,没有血肉丰满的故事情节,而只是撷取了一串“ 小不点”,有如“烟雨”、“行云”、“谱曲”、“弹琴”、“锤炼”、“淬砺”、“红灯笼”、“翘檐”、“木门”等,我把它们称之为典型细节,看作是典型情节的最小元素。文艺作品不是用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些珍贵的典型细节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幅幅明丽的图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作者的思想、愿望、感情和观点。而老街的“老”也坐实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有了典范性的标本,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荣誉称号是其名至所归,说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不为过。第三,也是最后,就《有感》的语言说上几句。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的语言就是这艺术中最精致的艺术。华丽辞藻不是诗对语言的要求,平实而不粗俗,雅洁而不晦涩,丰腴而不冗臃,凝炼而不失意,明丽而不妖冶等,才是诗作者对诗的语言之毕生追求。《有感》的语言有些特色,每当亮起一个具体描绘对象(典型细节),都能在艺术思维中充分发挥想像、联想、遐想甚至幻想,将哲理融入物象,一笔点化,完善主题。如《弹棉花》中,把给棉被放经纬线,喻为“谱曲”;木棰击弦的叮咚声比如“弹奏”,为的是打一床被褥给人们带来“温暖”。又如············似这样带有很磁性的言简意赅的词语,组诗中随处可见,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吧,我就在此搁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