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贴是老桐油HZJS在市民论坛发的帖子
记得几年前,在桐城政府网论坛有发过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和旅游规划方面的帖子,今天重温一下城市发展这个永恒的话题。
这些年,又看过一些城市,和当年总是看城市建设不同,这些年也去过国内的一些景区、景点,做的好的很多,总结了一些经验,这里提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桐城城市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这些年,除了栖身的杭州,还去过绍兴、宁波,到过丽江、香格里拉、重庆、成都。
走过这些地方以后,再回顾家乡桐城,其实很多机会还是值得把握的。
首先:关于旅游
桐城市区现有的旅游景点普遍存在面积较小、人文景观保护不佳的通病。先说自然景观吧。
我个人建议 升格 龙眠山景区,初步计划以桐城境内的龙眠山为主体,后期争取通过区划调整,将舒城县境内的少量龙眠山区域纳入龙眠山景区(或桐城市)版图。
参照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四川乐山市(地级)峨眉山市(县级)的峨眉山景区成功经验。
建议龙眠山区域内进行整体旅游规划,远期包括舒城县境内,近期以桐城的龙眠山区域内数个乡镇,城里龙眠山景区管委会,制订旅游规划,在景区内实现退耕还林,统一宅基地建设,打造风景旅游道路,将龙眠山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用景观山道(保证双向行车,7~8米沥青路面)串联起来,其间植被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要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在龙眠山和城区交界区域设立旅游集散地(景区入口、景区车辆换乘点等),景区内除当地农民对外交通自由组织外,一切游览全部采用景区车辆实现。景区配套各类游览用建筑。当地农民拆迁入城、就地安置等方式解决吃饭问题。
景区内杜绝别墅区的建设,经验证明,偏离城区的高档住宅不适宜居住和销售,可以结合景区入口等区域开发高档度假房产(依托城区商业、公共服务等)。
龙眠山风景区的占地面积可以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做到足够大,要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层次的植被、历史遗迹、山水文化等。可以以隐逸胜地、文化胜地、宗教胜地等概念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