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444
- 积分
- 18340
- 威望
- 14454
- 桐币
- 969
- 激情
- 1004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24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18

版主
  
- 积分
- 18340
 鲜花( 28)  鸡蛋( 7)
|
转自徽网独飞牛虻老师。原帖地址:http://club.anhui365.net/read.php?tid-1779759.html
( 这是去年我去桐城做清明顺便去出生地孔城游览回来后所写,曾投往安庆发展论坛和安庆日报新皖江版,但没有采用,今年又去做清明并再游古镇,觉得应该先把此文发到论坛,然后再写新的感触,所以我冒昧的发了。)
桐城市孔城镇正处于分期大规模开发建设中,目标定位是历史古镇休闲旅游度假区,基本修复的古街已于今年五一对外免费开放。作为我的故乡和出生地,那里有过我家至少百年历史的老宅,近几十年来也多次去过,使我对孔城有一定的了解,更有深厚的感情,我想就古镇开发问题说几句话。
目前几乎各地都在开发旅游景点,有的起点还不低、潜力巨大,旅游业呈现空前激烈的竞争之势,为此,各个景点都打出特色牌、新奇牌,远处不说,就以开放不久的太湖五千年文博园为例,面对周边和邻近地区的“游山玩水型”景点和“高科技娱乐型”景点的强大竞争压力,他们打出的牌是一种“拜谒学习型”,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口号,虽然太高雅的东西往往市场前景不好,但他们剑走偏锋,期待他们的独树一帜能取得巨大成功。面对这些竞争对手,孔城该走什么样的路才能自立于旅游景点之林?
我以为,孔城不同于皖南的西递和宏村,它属于另一类型。孔城兼顾厚重的历史、深邃的文化、繁华的商业和大体量古建筑为一体,虽然少见西递宏村那样的“大户”,但密集的民居朴拙繁杂、让人惊叹,是罕见的原生态古镇,遗憾的是修旧如旧和挂牌保护至少迟了40年,如果40年前大投入保护,我看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然这已成空想。所以,如今80%以上的老屋被拆除,虽让人无限惋惜,但确是万般无奈,因为包括我家老宅在内的大量老屋已是惨不忍睹,无法修缮,只能拆除变成“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如今保存和待开发利用的只是约1800米古街及两旁店铺和少数重要宅第与建筑。
孔城的开发是有规划、有计划的,由于本人无机会了解这个规划和计划,无法评论,但因此可以信马由缰地提些对下步开发的看法,希望对开发者有参考价值。总体来说,我以为有两个问题是要突出解决的:
一个是老街基本修复后,展现出数百间古意盈然、木质穿枋结构、每间面积不大的店铺,这些石板路相伴的店铺干什么?卖什么?当然不能搞空铺展览,若用于做商业门面,那将适宜经营什么?如仿安庆四牌楼的卖衣模式,显然失去特色;若参照上海城隍庙吃穿用综合模式,不但每间面积太小,消防安全也难保证;若采用古徽州一条街的模式,既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太多的纪念品工艺品可以出售,同样不现实。所以我认为,要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并使古镇名副其实,就是打“原生态”牌,各方面尽量“原生态”,具体说,一是出售各种按原始工艺制作的兼有适用和收藏功能的各种商品,如杆秤、石磨、老式小型农具和工艺品等;出售各种孔城和桐城特有、现在基本消失的小吃,如柴草灶煮的麻籼米饭、灶灰煨粥、“擦油芯”元宵等,这些食品要全部按当地原始方法生产;二是在古镇街头展现扁担戏等古老娱乐方式,店铺里的营业员都穿古装(同时出售各种朝代古装),古街商店里流通特制古铜钱(先用人民币兑换);三是东边码头的设置一些小帆船(包括“一叶扁舟”),开展菜子湖生态游业务,还可以修复古庙,展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等。
另一个是古街后面老屋被拆除后留下的大面积空地做什么用?将盖什么样的房子?我以为,应该按已拆除的古建筑模式(这些原有建筑有徽派建筑的形态,但又有自身特色),密集地建一些小型旅馆、戏院、书斋、药铺、作坊、古井之类,既与前街有机衔接,又与周边山野浑然一体,除了治安和消防之外,摒除所有现代东西,让游客可以在此过一段惬意的古代生活,包括居住、养生、治病、读书、看戏、会友、学艺等,可以在此尽兴地:探明月之清幽、听雨声之淅沥、观萤虫在草丛中舞蹈,闻秋蝉在古树间歌唱。
由于篇幅限制,还有一些想法从略。总之,我想象中我的故乡孔城,应该让游客能在此产生时空穿越的错觉,达到乐不思蜀、流连忘返。只有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佳,才能造就强大的竞争力,倾圮坍塌的孔城才能涅槃重生。当然,笔者以上看法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