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444
- 积分
- 18340
- 威望
- 14454
- 桐币
- 969
- 激情
- 1004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24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18

版主
  
- 积分
- 18340
 鲜花( 28)  鸡蛋( 7)
|
编者按:为全面展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辉煌成就,鼓舞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再立新功,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回望十二五开局”专栏,重点报道2011年全市各领域的发展成果,以飨读者。
桐文报道 2011年,我市工业总产值达380亿元,是2006年5倍,年均增长37.9%。这得益于工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壮大规模企业阵容,显现规模效应。2011年,我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9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70家、超10亿元2家;11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4亿元,年均增长43.2%;实现增加值75亿元,年均增长39.5%。
技改和对接项目双向发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硅基新材料、先进设备制造、环保节能、生物食品等新兴产业快速兴起。支柱产业近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300亿元、技改投入 215亿元,组织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60项。十强企业率先加速转型。盛运环保、黄梅酒业、欧耐橡塑、顺驰电缆、丹凤池窑、华猫钢构、霞珍玻璃、扬帆机电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鸿润家纺、白兔湖动力等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与央企对接取得突破,中建材与恒昌集团共同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光电玻璃产业园。
以科技为支撑,以规模为基础,品牌建设继续加强。截至2011年底,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新渡、金神、范岗、吕亭先后成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大关镇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我市成为“中国包装优秀产业基地”、“中国输送机名城”、“中国刷业城”,金光集团荣获“中国内燃机工业百年成就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