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2009年以来,安徽省桐城市大力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建设,着力把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系基层服务党员的“四大平台”。
一是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平台。坚持把联系和服务流动党员作为党员服务中心的重要功能,在中心专设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与公安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机制,将组织关系接转由以往的“一接一转”简单模式向“接、问、转、纳”延伸,注重搞好衔接和反馈,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切实把流出、流入党员纳入一个基层党组织。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少数“隐性党员”、“口袋党员”的现象,通过调查走访和排查,先后查找出“隐性党员”、“口袋党员”党员360余名,有效解决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问题。针对部分高校毕业暂无工作单位的预备党员无法按期转正的问题,党员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按要求培养、按程序转正,确保“培养不断链、转正不断线”。同时,对长期外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党员服务中心可以接受其入党申请书。目前,全市基层党员服务中心已接受入党申请书84份。
二是搭建困难党员救助平台。各党员服务中心坚持把帮扶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纳入工作范畴,以“亲情化”帮扶关爱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利用“七一”等重大节日,各基层党员服务中心每半年对困难党员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和摸底排查,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库,全面掌握困难党员的家庭情况、致困原因、个人特长、脱困意向等信息。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专门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切实帮助困难党员缓解贫困、自主创业。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举办下岗失业党员技能培训班和专场招聘会,先后帮助620余名下岗失业党员实现再就业或自主创业。
三是搭建社情民意交流平台。结合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在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党代表联系室、设定党代表接待日,每月预先公示本月所邀请党代表身份,让辖区党员群众与党代表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为党员群众反映诉求搭建新载体,为党代表收集社情民意开辟新渠道,同时也强化了党代表的代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接待室,变党员群众上访为党员领导干部下访,党员领导干部每月定期与党员群众见面,主动倾听党员群众对重大问题决策、基层 、党员发展管理、个人利益诉求的反映,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吸纳社情民意的窗口。近年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收集党员群众各类意见建议220余条,并均已答复和办理。
四是搭建基层组织活动平台。各党员服务中心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高标准会议室、图书室、电教室、谈心室、资料室、娱乐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依托这些阵地,各中心根据重大活动安排和党员需要选定主题,组织辖区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红歌会”、茶话会、棋牌比赛等活动,并预先发布有关活动信息。今年以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组织各类活动50余场次,参加党员2100人次。为搞好党务服务工作,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辖区党员基本信息档案,并根据党员的爱好特长、个人意愿,将其编入党员志愿者储备库。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代理、入党教材发放、政策咨询等项目服务,并设立便民利民公益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爱好特长进行选择。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一支由98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经常性为基层群众提供治安巡逻、司法民调、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日常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