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我市县域GDP形势分析 (wDm*bZ*
作者:aqtjll 来源:安庆统计信息网 录入:aqtjll 字体: N{ Z H
0"2=n.##
-------------------------------------------------------------------------------- FuI73
xh7cVE[UM
*.L81er5~
-F'b8:m
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各县(市、区)呈现出GDP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GDP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g?-lk5
rSXh;\MfB4
上半年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z<H~ItX,n
(WJ${OW
一、从增速看,八县(市)三区GDP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Y9NLbv
qM#R0ZUIe\
各县(市、区)经济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6个增长速度超过了市级增长速度。8个县(市)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怀宁县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5.1%,增速在14%-15%的有3个县(市):桐城(14.9%)、枞阳(14.5%)、潜山(14.4%)。开发、迎江、宜秀3个区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大观区由于辖区内石油加工业增加值率低,而工业占该区GDP总量的61.8%,造成GDP增幅偏低。 n 1!?"m!
二、从总量看,县域GDP再上台阶 J7r|atSk
O'Js}
1V8-^
8\{^|y9-
m0v:\?S:
随着各县(市、区)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GDP总量不断扩大。上半年,GDP总量超过50亿元的有5个,分别是桐城、怀宁、枞阳、大观、迎江,而去年同期GDP总量超过50亿元的县(市、区)只有3个。8县(市)中桐城市的经济总量遥遥领先,达到了78.8亿元,占全市GDP的14.6%。4区中大观区经济总量实现赶超,由去年同期的城区排名第2位前进到第1位,总量占全市GDP的10.3%。 . 'Y]R3\M+
aN"DkUYZM
三、从产业结构看,各具特色并有所优化 jBegh9KHq
]('D^Ro
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做大做强当地经济,其产业结构也各具特色并有所优化。 9K9DF1SOa
Mn)@{^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全市12个县(市、区)第一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均略有下降,整体趋势平稳。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枞阳县,下降了2.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仍在15%以上只有宿松、太湖、望江3个县,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宿松县(26.2%)。 D1__n6g[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提高最快的是怀宁、枞阳,都提高了4.3个百分点。我市二产比重情况分为几个层次,在70%以上的县(市、区)有3个,为桐城(74.4%)、岳西(73.6%)、开发(73.2%),桐城市的二产比重为全市最高;二产比重在60%-70%的是大观(67.8%)、怀宁(66.8%)、宜秀(64.4%)、枞阳(62.4%);二产比重在50%-60%的是潜山(59.2%);二产比重在45%-50%的是宿松(47%)、太湖(46.6%)、望江(45.3%);迎江区因所辖地域原因二产比重最低为19.4%。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是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与去年上半年相比,12个县(市、区)工业比重均有明显上升,有8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占当地GDP一半以上。 !?|Th5e
o7|eMe?<t
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迎江,三产占GDP的79.1%,在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除桐城、岳西三产比重在20%以下,其余各县(区)三产比重均在20%以上,望江达到37.1%。与上年相比,除了大观基本持平,11个县(市、区)第三产业比重均有小幅下降。 F&&$Qn_+
9uGrk^<t
总体来看,我市各县(市、区)产业结构各具特色,迎江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宿松县一、三产比重相当,其他各县(市、区)三次产业整体上呈现“二、三、一”结构,工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农业平稳运行。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一产比重降到20%以下,二产比重上升并高于三产,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与现代经济“三、二、一”产业结构仍存在较大差距。 ;<leKcvhQ&
R~Ne|V2
四、从人均GDP看,逐年增长但差距拉大 Hla0 5N' 4
3D2E?$dX
各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人均GDP也随之逐年增长。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市)(未包括区)人均GDP差距也逐步拉大。桐城经济实力较强,上半年人均GDP最高,达10473元。第二位的是怀宁,人均9314元,人均GDP最低的是望江,为4671元。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人均GDP的高低与工业所占比重密切相关,这与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 b[`Yi1^]%g
Yl3n2R /U
各地要充分抓住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投资,启动消费,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mya_4I m
kXf'5p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