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257
- 积分
- 349
- 威望
- 1577
- 桐币
- 153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1-16

文都秀才

- 积分
- 349
 鲜花( 0)  鸡蛋( 0)
|
[转自市民论坛游客]
最近每天都在浏览桐城论坛,虽然我远在千里之外,但家乡的变化还是时时牵动着我的神经,
穿城而过流淌千年的龙眠河在今天终于旧貌换新颜,砌筑了漂亮的石驳岸,临河建成了水景公园,是今日桐城百姓的一份共有的财富。住在这小城的人们应感到幸福与自豪。美好的公共设施是要靠全体百姓来共同维护的,我看到论坛上很多网友对在公园的河边洗衣服这一行为作讨论,我也来说说自己的感想。
人类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自身行为也会有新的约束,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小家)的利益与社会(大家)的利益相互冲突如何化解的问题。问题一一暴露,如何来一一解决。
在河里洗衣,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到有什么不良后果,可能说是小事。但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龙眠河里的水目前还干净,就来在不加珍惜,我刚刚看到一位网友发的图片,是文庙边上的小河,大家看看那河水吧,也许那就是龙眠河未来的影子。
我在八十年底末、九十年代初刚来苏州时,那时的苏州应该说还比不上今天的桐城,苏州市民也有着很多传承千年的生活习惯,比如以前苏州的老房子里面,也没有自来水,吃、用都是井水,也没有卫生间,男男女女都上马桶。而且还专门有一个行当-----倒马桶的。早晨拖着一辆平车,挨家挨户去收马桶,运到粪码头倒掉(由粪船运到乡下做肥料种菜),洗刷干净后在交还到住户家门口,收取适当费用。也有为了节省那几个钱的,自家马桶自己解决:往屋后的小河里一到,在河边自己舀点水把马桶刷刷,反正苏州城里的小河多,横一条竖一条的,垃圾最后都流到大运河里再与其他小河互通有无去了。在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也到了顶峰,很多小河都变成“龙须沟”而臭不可闻。当然,不光是生活垃圾污染,还有很多是工业的化工废料污染。苏州市政府在九十年代花了巨大的代价来治理环境,消灭了煤炉、马桶,疏浚河道、建设了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苏州新城开发的过程中,原来的农田被征用盖了工厂,农民也集中安置到新建设的居民新村居家。房前屋后政府花了大价钱种植的花花草草,没等到长活就给那些老头老太拔了,种上各类蔬菜,再圈上一块地养上几只鸡。他生来做农民劳动惯了,看到那么多空地种了些不能吃的草皮就手痒,在他眼里,种那些花草有什么用?种点小菜多实惠,省得花钱到街上去买。可是,你一个人是得实惠了,你浇菜时散发的臭气却影响到大家了,漂亮的花草没有了,那可是大家共用的财富啊!
现在的苏州居民早已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即便还有少数个别人不自觉(在小河里洗拖把),也是在偷偷地干,他也知道这种行为要遭人吐沫。保护绿化方面抓得更严,修剪一下树枝也要报批审核。老百姓的护绿意识很强,上次有人在312国道边一荒地上砍点自生自灭的杨柳,马上就有人打110报警,电视台还去了。
别的城市发展轨迹就是前车之鉴,非得等到污染严重了再花大力气来整治吗?回到正题上来,我们桐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在龙眠河里洗衣服呢?是桐城至今没通自来水?居民买不起洗衣机?还是什么别的问题?可能还是一种生活习惯问题。你想,你好歹也住在城里,不种田不种地,衣服能有多少脏?!现在的人穿衣服基本一天一换,还不就是洗涤一点汗味,用点肥皂摸摸,拿手搓搓就行了,或者放到洗衣机里转转,犯得着在石头板上用棒槌死命敲打吗?就不怕把你那好衣服捶坏了?
当然,如果大家都特别爱在河里洗衣服,那么要注意使用洗涤剂的种类,也不要在公园里洗,让政府专门规划一块洗衣的码头,将来也可能是桐城一大特色,试想那千人捣衣、棒槌翻飞的场景也蔚为壮观,可以作为一处景观来开发旅游了。(那是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