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441
- 积分
- 5757
- 威望
- 2346
- 桐币
- 967
- 激情
- 311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90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8
荣誉会员
- 积分
- 5757
鲜花( 8) 鸡蛋( 1)
|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邸永君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文章巨族“桐城派”。桐城派它是一个散文流派,它形成于清代,它对于它以后乃至当代的中国写作的行文风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现代由于很少有人 ,提及这个事情所以好多人就不太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我因为搞清代翰林院制度研究,桐城派的这些大腕,按现在的话说,这几大家基本都出自翰林,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形成了一篇文章,今天就以它为脉络,把桐城派的来龙去脉 ,给大家稍稍地展示一下。5 W% J. w+ ]( q* ?- p
http://video.duxiu.com/playvideo.asp?id=2588(上集)
; _; ^1 l# n" k% V. j: g1 g( q3 f/ M
http://video.duxiu.com/playvideo.asp?id=2589(下集)
1 M" z% g6 @4 ]$ `/ l2 T( Y0 {* T' ?+ k% K2 P) Z
因为这以后咱们知道中国是以崇新为主,而对过去的东西持批判态度,桐城派它失去了依托,日趋暗淡。到了这后来咱们知道白话文已经形成了主流了,大多数作品基本上属于行文无章,立论随意,结构松散,而且我不喜欢现在的文章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满纸“的”、“了”,“的”和 “了”特别多,这个“的”和“了”一多的话,这个文章的文采,就特别受影响,读起来非常的不舒服,但是现在的散文往往都是这种风格,现在你要再想看文章,你不要再追求什么“行云流水”、“辞理兼胜”,“文从句顺”已成赞语,说这个文章文从句顺这已经很不错了,有好多文章整个文不从句不顺,你看着它就费劲。但是像过去咱们知道你不只是文从句顺,最基本的,要“行云流水”、“辞理兼胜” ,“义理、考据、辞章”好多个讲究,如果那样的话,天下无文章,那谁都不敢写了。所以我就提到,我说如果桐城派三祖九泉之下有知,看到现在这些文章必再气死一回,那肯定又得回去,根本眼都睁不开,但是这是没有办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现在没有特别严格的一种熟套让大家来遵循,现代文发展了这么多年,我觉得也应该有一个套路,但是这些人又没有能力真正地总结出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一个套路,所以这也是咱们中国现在的文坛众说纷纭,各自为战的这么一个现象的一个根源,今天限于时间,对于桐城派散文的来龙去脉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