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955
- 积分
- 708
- 威望
- 1418
- 桐币
- 849
- 激情
- -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9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2-5

桐网贡生
 
- 积分
- 708
 鲜花( 0)  鸡蛋( 0)
|
桐城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不是教育总量不足,而是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而导致择校问题的存在,择校问题的存在,因而造成部分学校班额过大。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桐城市教育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从优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每一所学校入手。
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学校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为适应农村城镇化需要,遵循"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镇和中心村集中"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同时,加快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重点抓好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一是完成校园面积较小的市十二中、十三中合并工作,迁址新建高起点、高标准的桐城实验中学,确保按期完工,2009年秋季正式启用。二是以现有城区为中心,做好并实施北至吕亭中心学校,东至高桥中心学校,南至范岗中心学校,西至碧峰中心学校的城区不断扩大的学校布点远期规划;留足太平中心学校、南演中心学校、碧峰中心学校发展空间;完成文昌中心学校四校合一(辅导小学、南塘小学、翻身小学并入)的迁址重建论证工作。重点做好范岗三所初中合并重建工作。三是启动安全小学、实验小学的迁址重建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四是启动桐城中学扩建工程,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同时,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大力创办寄宿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留守孩子"关爱中心。
大力实施学校对口帮扶工程。为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促进薄弱学校的建设,真正体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在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办学指导、教师支教、师资培训、示范教学、经验传授、学术交流、硬件援助、组织学生手拉手等活动。
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行城区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制度,有计划地开展以"强校支援弱校"为核心的选派城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一批大中专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时优先考虑农村薄弱学校。通过建立合理流动机制,引导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有序流动,努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积极探索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扭转过去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招生依据的做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列为高中阶段招生依据之一。高中招生采取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划线、统一录取,并建立招生制度贯彻落实的后续保障机制,加强学籍管理,建立0-18周岁全市学生信息库,实现学生身份证号、学号、各种考试准考号的链接,提升管理水平。(朱泽卫)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