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98
- 积分
- 2259
- 威望
- 20080
- 桐币
- 927
- 激情
- 87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13

桐网嘉宾
 
- 积分
- 2259
 鲜花( 2)  鸡蛋( 0)
|
2009年02月04日09:54 来源:中国妇女网
近日,桐城市政府三楼会议室欢歌笑语,喜气洋洋,来自全市各地的40名留守女童紧紧依偎在爱心妈妈的身边,她们是通过各级妇联牵线搭桥结成的一对对母女,母亲深情地注视着孩子,孩子们更是笑意写在脸上,幸福荡漾在心中。——这里是“桐城市爱心助春蕾结对捐助仪式”的活动现场。长期以来,桐城市妇联把关爱“春蕾女童”工作作为一项品牌工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出一串串构建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
“春蕾计划”情满文都
1998年,一项以救助贫困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为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春蕾计划”活动在桐城市全面展开,为那些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女童带来了希望,敞开了通向成长之路的大门。为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桐城市妇联通过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深入学校沟通联系;发动社会力量,结对助学;争取上级组织牵线搭桥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女童完成学业。随着活动影响面的扩大,爱心人士不断涌现:如被誉为“创造美的使者”——“志红.颜如玉”经理陈志红慷慨解囊超万元,做大做强产业—苏果超市总经理何传希亲情奉献近万元,致富回愦社会—柔和种子桐城总经销商程格菲经理多次热心捐助。“春蕾计划”活动在全市各地竞相绽放:大关镇妇联两次举办爱心助“春蕾”捐赠仪式,发动企业老总和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奉献爱心,50名春蕾女童得到资助,双港、范岗、青草等地妇联及市直单位妇女组织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捐助活动。随着国家“两免一补”助学政策的实施,我们及时调整资助对象与救助范围,从小学、初中阶段扩大到了高中甚至大学。目前为止,全市受资助的女童1600多人,金额达40余万元。
“社会妈妈”心系学子
有这样一群学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们大多寄宿在亲戚朋友家中,被称作“留守儿童”。在社会舆论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桐城市妇联也逐渐将“春蕾计划”资助的对象转向那些留守家庭中的女童。为给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建立起一个“绿色通道”,2007年,“社会妈妈”拉手活动在桐城市拉开帷幕,桐城市妇联通过不断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利用新闻媒体和妇女组织的宣传平台,吸收了近80多名有爱心、有素质、有责任感的“社会妈妈”,定期或不定期与留守儿童联系,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使她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随着活动的开展,“社会妈妈”的队伍不断壮大。2008年10月,桐城市妇联开展的“留守儿童”结对观光活动更是将此项活动推向高潮,这不仅使“社会妈妈”志愿者的博爱精神得以实现,同时使志愿者们在行动中体验爱、传递爱,树立互帮互助、合作奉献的优良品质。
“恒爱行动”温暖灾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猝然而至的天灾,摧毁了孩子们宁静温暖的生活:玩具被埋在杂乱的废墟里,课本被压在坍塌的校舍下,再也听不到亲人们的呼唤,那花朵般美丽的生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慈心善举,情满人间,为了让灾区人民感受温暖,5月16日,桐城市妇联联合有关单位在市府广场举办向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大型赈灾募捐义演活动,筹集的近百万元资金及时捐往灾区。在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之时,桐城市妇联再次向社会发出倡议:“伸出你的双手,倾注您的真情,为地震灾区的孩子编织一件充满爱意的毛衣,尽一份责任。”在“恒爱行动”启动仪式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玉梅和妇联机关同志及社会爱心人士一起,用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为灾区儿童编织爱心毛衣30余件,使地震重灾区儿童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和关爱。
“专项资金”扶贫济困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女童完成学业,广纳社会资金,2002年,桐城市妇联在调查摸底和接待群众信访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请求批准筹集贫困儿童及妇女弱势群体专项扶助资金的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得到同意后,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文件,号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每人为贫困女童捐资10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桐城市妇联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宣传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与各单位协调做好筹资工作,并将当年的资助情况在桐城报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通过7年的不懈努力,已资助“春蕾女童”1100余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传递一份温暖,收获一分希望,“春蕾计划”让千千万万个女童改变了命运。受资助的学生余佳林,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桐城六中,此刻的她正在大学中享受着知识带来的乐趣,她曾在作文中写到:“女孩当自强,在我最困难得时候,得到了各级妇联组织的关心支持,我一定要加倍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来自唐湾辅导小学的“留守女童”吴妍欣曾写到“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你们像太阳一样温暖了我,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花儿,我将用毅力做帆,信心做桨,去努力,去奋斗…”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特别打动人,也激励着妇联人更好地工作,让爱心不断传递,让微笑永驻人间。
(责任编辑:闫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