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493
- 积分
- 565
- 威望
- 9292
- 桐币
- 559
- 激情
- 2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9-18

桐网嘉宾
 
- 积分
- 565
 鲜花( 0)  鸡蛋( 0)
|
发表于 2009-3-17 16: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首诗指的是木桥。
0 ^* o `6 k- [) }% v3 r, P现在这桥看着是不对劲,曾经向建设部门提出过质疑,但有文博部门人事和外聘的许多古建顾问参与设计,估计是原来良弼桥时模样吧。:lol
* @: c0 Q0 J6 N4 [2 d3 _, ]; Y8 z+ s" u6 N' `* [ J
针对大家不习惯问题,或以为是桥面太新的视角效果,建设部门说是曾经打算请专业人士做旧,但专家说这种材质,风吹日晒很快就会呈现旧色,完全不必费工做旧。:lol 3 u; Z2 R$ \7 ]# P7 e
) P2 _5 m- `' `5 m1 l/ B
也许看着看着就习惯了吧,我这样期待着。
F1 z0 M! R2 M5 Q3 K% A9 i+ I( |1 i7 M1 s8 w4 `$ I3 d' p
摘一段紫来桥文字给大家。4 h) P1 B. E# n) D5 a+ s; y
; U3 W6 _, D/ N* a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桐城县城东门外,紫来河上……
7 y! ~1 L7 Z" m: c) l 紫来桥,元邑人方德益捐金改甃石桥,明嘉靖末年,石桥圯,易木桥,天启间,知县陈赞化,复修石桥,更名“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渐圯,顺治十八年,知县邬汝楫复修,延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今不存)。康熙四年改建木桥。七年,知县胡必选重加修葺,构造坚实,往来称便,一度更名“子来桥”。时人韩胪有诗云:“朱栏照水赤,白石凌波苍。履桥若平地,车驱骑连行。”纪其盛况。乾隆初,毁于洪,大学士张廷玉捐金数万,重建石桥,两岸俱有桥亭。邑人德之,更名“良弼桥”……嘉庆五年,桥毁于山洪,二十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间,洪圯桥亭,复遭兵燹。同治三年,知县薛元启筹款再建石桥,九年,又加修葺。后因年深日久,洪水冲刷,民国二十二,再行复修。1984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修整桥垛,更换桥栏及少数桥梁。
1 Q' o: b8 O. n; h 1985年9月,县人民政府公布“紫来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m( \" E/ G) q$ j7 h$ C1 i2 X x6 `" O, O
————以上摘自《桐城县文物志》: u5 x# R& f: E5 v* k+ S) X3 A
; h" r# a1 M! f; o
[ 本帖最后由 清芬阁 于 2009-3-18 11: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