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24
- 积分
- 492
- 威望
- 761
- 桐币
- 448
- 激情
- 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4

文都秀才

- 积分
- 492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5 10: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桐城2008
2008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桐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战胜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桐城加快崛起的新篇章。
(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0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增长16.5%。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长15.2%。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效果明显,水稻种植面积87.5万亩,比去年增加2.4万亩;产量37.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取得新进展,新增规模养殖户183家,初步形成生猪、蛋鸭、肉禽等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水产品总量达2.66万吨。茶叶生产增收增效,茶园面积达3.2万亩,总产值3686万元,增长17%。蔬菜基地建设得到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新增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八年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新增5个专业合作社,大关蛋鸭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在优化调整中扩量提质。规模经济逐步壮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总数达233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96.3亿元,增长32%;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35%。百企翻番成效明显。十强和30家明星企业实现税收1.62亿元,增长20%。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46%。工业在建项目2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6个。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加大。包装印刷产业积极应对“限塑令”,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包装联合会认定我市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新渡镇、金神镇被授予“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省级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如期建成。园区经济稳步提升。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投入资金3.7亿元,1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路网体系初步形成,路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盛运环保、霞珍玻璃、扬帆机电等项目落户建设,汇源果汁、兴邦电子、华猫钢构等项目投产运营,养和医疗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50%。双港、范岗、大关、吕亭、孔城等十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新增入区企业99家,总数达213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增长39.7%。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民营企业321户、个体工商户2547户,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增长20%。品牌建设得到加强,新增3个安徽省名牌产品,金光集团荣获“中国内燃机工业百年成就奖”。
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20%。商贸流通业繁荣兴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成效明显,双港供销社获全国供销系统“销售百强、利润百强基层社”称号。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5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贷款余额41.5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旅游业取得新进展。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眠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通过评审,鸿润集团被批准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8.8亿元。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统筹不断加强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和平桥、南山桥、海峰桥、政务新区路网及东南、东北、西南片区路网加快建设,完成预定投资计划。龙眠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扎实推进,规划设计、房屋拆迁、河道清障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城南污水处理厂、公交场站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一级消防站、垃圾场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建成,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实施,路灯覆盖率达90%以上。文明创建力度加大,荣获“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称号。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新渡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店、龙山、江岭、樟枫等中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关、青草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不断加快,双港、范岗、高桥三个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6000万元。建设用地置换力度加大,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文都50万伏变电所和城北11万伏变电所开工建设。牯牛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灌区配套、挂车河流域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加快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初见成效。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7070万元,桐舒路改造一期主体工程完工。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活力不断凸显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组建运行。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日益显现,累计申请贷款1.97亿元。银桥担保公司成功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全年为118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03亿元。部门预算改革启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合作银行挂牌营业。工业、粮食、供销、商贸系统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继续加强。招商激励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前期综合评审机制逐步完善。全市新签约项目9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全市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21亿元,实际到位境外资金346万美元。对外贸易平稳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8700 万美元,增长22%。
(四)十件实事全面落实,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惠民资金保障到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1400万元。4750人按月领取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金,198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累计发放资金910.32万元,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7.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万人。为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在乡复员军人和城市“三无”户提供医疗救助175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拨付优抚专项经费97万元。实施232例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生活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累计发放99.12万元,兑现城乡独生子女保健费74.4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直补资金830.64万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94362名学生学杂费,为78117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547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9.84万元,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270万元。完成34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免费开展职业培训1101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480人。对100名残疾人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并无偿提供每人1000元创业启动资金,对8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6所镇卫生院和3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体育馆、文化公园、实验中学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东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和二水厂改造工程完工。2所镇敬老院和10个村“五保老人之家”基本建成,市福利院扩建项目顺利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天然气利用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成95公里,农村公路沿线建成40个候车亭和40个招呼站。基本完成响水岩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6套廉租房和156套经济适用房全部竣工。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完成20场机关社区演出、2100场电影下乡、112场送戏下乡。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持续推进,市场环境明显净化。平安社区建设初见成效,打、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24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2768人。教育债务化解有序进行,素质教育得到加强,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和“安徽省教育强县(市、区)”称号。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安庆中小学校长论坛。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以手足口病防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家评审,建成11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和6个科普示范基地,再次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加强,交通音乐广播在全省县(市)中率先开播,黄梅戏《桐城六尺巷》成功公演,《胭脂湖》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以三部长篇小说出版为代表的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顺利推进,桐城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强化,重点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人防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价格监管力度加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得到加强。气象服务不断创新。雪灾倒房重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稳步推进,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和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实施。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巩固。邮政、通信、图书发行、烟草管理、地震、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六)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政府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执政能力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5件、政协委员提案113件。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办好政府网站、市长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民主渠道更为通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继续强化,工作作风不断好转。政事务公开得到落实,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行政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两集中、两到位”成效明显,外来投资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全年累计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45456件。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力度加大。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企业农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出台20条有效措施,努力消除金融危机影响,政府施政能力明显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