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846
- 积分
- 804
- 威望
- 676
- 桐币
- 731
- 激情
- -2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2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1

桐网贡生
 
- 积分
- 804
 鲜花( 0)  鸡蛋( 0)
|
他站在讲台 就是一种感动
他是安庆教育界“待遇”最高的老师,可以坐着上课;
他从不维持课堂的纪律,却拥有全校最安静的课堂;
他两次被医生判了死刑,脾胃被整个摘取,却教出了优秀的班级;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有生之年再当一回班主任。
他叫华博琪,首届“感动安庆十大教育人物”之一,省示范高中桐城市天城中学副校长,今年46岁的他是位从山村中学走出的优秀教师,从教26年,多次获得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桐城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两年前被查出患了胃癌的他,仍痴心讲台忘我工作,死神也望而却步,他说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药。
厄运
突如其来的胃癌
2006年3月的一天,华博琪带着学生一起去桐城市人民医院体检,然而命运之神无情地将这个执教20多年的优秀高级教师推到了地狱门口。医生通过B超发现华博琪体内有一个鸡蛋大的肿瘤,此后他被确诊为胃癌。医生说,癌细胞扩散了,最多只有一年半载的时间。
一个难以置信的结果!一个月后生性乐观的华博琪安慰了妻子,瞒着母亲到合肥做了胃脾全切除手术。
然而术后两周,他就等不及了,不顾家人和学校领导的劝阻,出院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医生说我命不长了,我不能在合肥医院浪费宝贵的时间。”华博琪说,学校百年校庆的日子快到了,作为副校长,校庆宣传组负责人,他应该出一份力。
期间他一边为学校百年诞辰忙前忙后,一边积极地与病魔抗争,配合着在桐城市人民医院的化疗。
感动
坐在凳子上讲课
2006年12月,忙完校庆工作后,本可以在家养病的华博琪挺着病弱的身躯,向学校申请回到了熟悉的讲台。
化疗带来的痛苦是撕心裂肺的。那时身体虚弱的他连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颤颤巍巍地爬上四楼,早已气喘吁吁了。而要站着上45分钟的课,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一堂课要停讲几次。
他想了个办法,从家里带了个小方凳,在课堂上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就坐在凳子上为学生讲课。学生们被感动了,同时也心疼华老师,就将自己坐的带靠背的椅子换给老师坐。
生性达观的他曾戏谑地说道:“我现在在教育界待遇是最高的,因为只有我可以坐着上课。”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着,在治病期间,他没有丢一堂课,没有耽搁一本作业本的批改。如果要去医院检查或者治疗,他从来都是提前一天安排加课。
病情严重的时候,华博琪四个月做了八次化疗,体重由85公斤急剧减到70公斤。由于化疗所引起的剧烈反应,他咳嗽得厉害,嗓子都哑了。他仍坚守在讲堂上,用很微弱的声线向学生灌溉着知识的雨露。学生们被他感动了,都积极地配合他,华老师的课堂成了全校最安静的课堂。
正如曾是他学生的李晓霞老师所说,在讲台上,他站在那里,就是一种感动。
抗争
创造生命的奇迹
2007年6月,复查的时候到了,结果表明,两块明显的肿块又一次出现了,化疗对于华博琪已经失去了意义,医生再次摇起了头。
为了身后不给妻子留下一笔债,揣着借来的4万块钱,华博琪放弃了在北京大医院的治疗,找来偏方给自己治病。
偶然之间,华博琪听说一种用蟾蜍皮烘干研成粉末服用的单方对癌症有效,他决定试试。
妻子就在家为他备了一只微波炉,将蟾蜍皮收集焙干,再研成粉末,然后装在空的感冒胶囊里,给他每天服用几粒。
这事儿不知怎么被学生知道了,他们悄悄行动起来,家在农村的学生,周末回家都要捉几只蟾蜍带到学校,一只,五只,二十只,一只只蟾蜍充满了学生对华老师的热爱。
两次被医生宣判死刑的他,却在与病魔的抗争中,让死神也望而却步了。经过服用蟾蜍、中草药等偏方,华博琪的肿瘤目前已缩小至蚕豆大,病情有了好转。
榜样
一本特殊的札记
在华博琪的办公桌上,你可以看到一本厚厚的特殊的札记:里面有每一次作文批改时对每一位学生的详细记录。在学生名字后面,你可以看到华老师对其作文具体的批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甚至对于一些好标题,好语句,好段落,他还一笔笔工整地摘抄下来。
华博琪带的班有70名学生,像这样的批改作文方式,平均每一篇作文都要花7、8分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要用去8到10个小时,这样的“傻”事,也只有他心甘情愿去做。
“一般语文老师批改作文,也就是打打分数,批批评语,从来没有见过像华老师这样认真批改作文的,并且在病重期间他也不例外。”李晓霞老师敬佩地说,“他教的学生作文能不优秀吗?”
华博琪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在教研上同样也刻苦钻研。2006年6月,在华博琪做过胃脾全切手术不久,学校组织老师去桐城七中听公开课,连续三节课下来,很多老师都很疲倦,一些老师甚至听了一节课后就偷偷溜走了。而时任副校长的华博琪,不仅三节课一直听下来了,还做了详细的笔记,回来后他做的交流心得最丰富。
对于教育事业,华博琪是投入了全身心的精力。在新课标的课题上,华博琪也有自己独到的心得,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他提出了“一课一得”的新理念,学校正在准备申报这一课题。
心愿
再当一回班主任
今年8月20日,天城中学高二四班的班主任周小汉打来电话,请华博琪给四班带语文课。接到电话的时候,华博琪很是兴奋,毫不犹豫地答道:“好的,我会坚持下去,一直把你们班带到毕业!”
放下电话后,华博琪却有点神伤,他对旁边的同事何逵说:“唉,我现在身体不行了,如果身体允许,我还想带一届班主任,亲自带着学生走进大学殿堂。”
能够再当一回班主任,是华博琪梦寐以求的心愿。然而,他又怕因为自己的身体,而耽误了学生的课程。2006年,他刚刚患病的时候,带的是理科实验班,学生都强烈要求他跟班上,他认真考虑后,觉得自己的病随时会复发,尽管不舍得,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2006年9月他找了何逵老师,将自己亲手从高一带到高三的学生移交给了他。
虽然离开了实验班的课堂,但华博琪仍然记挂着实验班的每一位学生。他在住院期间,经常向来看望他的其他老师问起实验班的情况。回到学校,晚自习的时候他还经常走到实验班去看看。
2007年高考,实验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66人,二本录取人数达到32人,三本达到50多人,是全校录取本科人数最多的班级。而语文更是达到了平均分106.6的好成绩,在全校20多个班级中名列第一。这样的成绩,有着华博琪的一份心血。
“和学生在一起,我感觉很快活很充实,他们青春,有感染力,会令你忘记病痛和折磨”,华博琪说,“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药”。 徐龙霞 乔剑
安庆晚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