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8|回复: 4

商业开发不能搞强制拆迁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38

回帖

28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9-7 0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业开发,政府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搞强制拆迁是件违法的事,理由如下:

根据现行法律体系,商业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转让,要么是从国家(即政府)手里,要么是从单位或个人手里。共同的特征都是拿钱买。

国家虽然是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人,但是土地的使用权一旦被单位或个人取得后,政府非在特定情形下是不能收回的,这个特定情形就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商业开发显然不是公共利益,政府不能强行征收。



公序良俗里有“一女不许配二家”的道德规范,法律上也规定国家不得将同一块土地同时卖给两个人使用。《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即我的房屋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你政府不能再将我屋下的这块土地卖给商业开发商。

如果认为商业开发可以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必然会陷入自相矛盾。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七条:“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根据前面引述的法律条文,政府是绝对无权给商业开发商发放“批准文件”的;没有批准文件,商业开发商是根本拿不到拆迁许可证的。除非商业开发商已经自行从单位或个人手里买来了土地使用权。而既然已经从老百姓手里买来了土地使用权,又何来的拆迁争议?还会要政府去裁决、仲裁?

反过来,商业开发商如果没有和老百姓谈妥,而去搞强制拆迁,政府肯定违法。因为这种情形下,开发商不具备
“拆迁人”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百姓一告就赢,许许多多的县太爷被摘帽子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民主法治 于 2008-10-4 15:09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5

主题

3798

回帖

899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993
鲜花(28) 鸡蛋(1)
发表于 2008-9-7 0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权法》适用与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的相关问题
                ——主讲: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官   王达  博士
 
 《物权法》已于3月16日在全国人大第五次审议中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房屋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拆迁,腾出地盘用于新的建设。这就充分说明只要依法,房屋拆迁仍将进行。  一、什么是“公共利益”?
  物权法没有界定,也没有列举(也不可能完全列举)视为公共利益的事项。从理论上讲,公共利益就是社会成员都能够直接享受到的利益(好处)。当然,这也存在着“见仁见智”的问题。王博士提出对“公共利益”的判断应遵守“三性原则”:⒈可操作性(即对土地的征收决议符合实际条件,不损坏大多数人的利益);⒉概念严谨性(即对公共利益的定义应有明确的定义和范围);⒊排除随意性(即防止任何集体或个人以非公共利益征收土地)。
  二、五个前置条件具体指:
  红线重合(立项批准文件,规划许可及建设许可三项符合)
  必须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拆迁人与项目业主必须一致;
  明确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不同于土地使用权证书;
  前置行为的审查标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

主题

138

回帖

28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8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3: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办法:他来拆迁时,叫他拿出“拆迁许可证”。哪个部门批准的许可证,哪个部门就是乱作为。就可以对这个部门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也可以通过媒体曝光。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3

主题

1577

回帖

274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746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9-18 2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就拆吧,叫他先拿银子来一手交钱一手交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14

回帖

98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9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9-21 15: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期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导航: 中国法制信息网法制天地法制新闻》      上传时间:2008-09-19 | 点击数236
乔新生

  据悉,为了更好地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正在修改,其中明确把城市房屋拆迁行为定义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有学者质疑这种立法思路,认为城市房屋拆迁是一种行政征收行为。

  应该说,这位学者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在许多城市,政府官员急于求成,直接或者变相组织房屋拆迁。一些地方政府机关组建城市拆迁公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城市房屋拆迁步伐;极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招商引资,直接动用国家公权力,强行拆除居民的房屋。这些年来,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比比皆是。因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必须首先解决城市房屋拆迁主体问题。

  城市房屋拆迁存在两种情形:为了公共利益的拆迁和房地产开发拆迁。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实施的房屋拆迁,必须由政府出面,因为只有政府才有强制拆迁的行政权力;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同样会面临房屋拆迁问题,但在此类拆迁中是否需要动用行政权力,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城市商品房开发是一种商业行为。房地产开发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政府并无义务清除土地上的建筑物。房地产开发商应当预见到国有土地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地勘察,确定建筑物拆迁成本。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时,必须如实向房地产开发商告知土地使用情况,特别要标注公开挂牌出售土地使用权的属性以及附属物的情况。总之,在城市土地规划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只负责按照市场竞争原则,出让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参与到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关系中来,帮助城市房地产开发商清除障碍,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

  在笔者看来,城市规划应当民主化,城市规划的蓝图必须提交城市居民广泛讨论,并且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公开化,政府在城市规划方案确定以后,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公开拍卖土地使用权,任何企业或者个人都不得以暗箱操作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市场化,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必须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在法定的和约定的期限内实施商品房开发,如果房地产开发商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城市房屋拆迁公平化,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房屋拆迁问题,必须按照公平的原则,与城市居民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如果城市居民不愿意签订协议,那么,房地产开发商要么放弃房地产开发项目,要么修改商品房项目建设方案,尊重城市居民的住房所有权。

  把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行为转化为民事行为,不仅可以使政府机关处于更加超脱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平等谈判,获得更多的利益。强调房屋拆迁的民事属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居民的权利。可以设想,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事先没有预见到城市房屋拆迁的成本,为了追求所谓的短期利益,而盲目参与土地使用权拍卖或者投标活动,那么,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商业风险;反过来,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具有长远眼光,他们在充分了解城市规划方案之后,未雨绸缪,事先通过谈判的方式逐个收购城市居民的住房,那么,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他们就可以极低的成本,从事房地产开发,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政府只负责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和招标,不负责城市房屋拆迁。如果居民与开发商在房屋拆迁问题上发生纠纷,政府既不能充当当事人一方代言人的角色,更不能充当调解人的角色,而应当提醒双方当事人将案件提交到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关加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干群矛盾;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居民的房屋所有权不受损害。

  如果城市房屋拆迁涉及到公共利益,那么,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普遍性的原则,仔细审查“公共利益”的范围,并且按照当地住房市场价格,对那些合法持有房地产证的房屋所有权人给予市场化的补偿。我们既不能把所有的房屋拆迁都视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把所有的房屋拆迁行为都看作是商业行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经过公开的论证程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政府是否应该出面直接实施拆迁行为。

  总之,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国《物权法》之所以把征收、征用单位、个人不动产的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就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权力扩张,从而损害公民的财产权利。但是,由于我国坚持行政主导的积习,现行的层层授权的法律体系,还难以从根本上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起草人另辟蹊径,将城市房屋拆迁行为视为民事行为,在立法思路上可谓独具匠心。尽管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房屋拆迁行为都归纳为民事行为,但是,强调房屋拆迁行为的民事属性,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公平原则,为城市居民争取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法制日报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