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0705班“语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华东地区小分队队员胡美玲前往离开居住地不远的安徽省桐城市桃元村进行访问考察。我实践队队员选择的是改革开放仍然属于整体中等偏下水平的村庄,在实现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的这两个村子里,队员们通过走访数家农户,倾听农民家庭最真切的声音,同样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政策给这些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记安徽省桐城市桃元村行 7月19日早晨,华东地区小分队队员胡美玲根据日程安排来到离居住地不远的民营经济开发区桃源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55份调查问卷,胡美玲走遍了村庄经济生活层次不同的家庭,并对调查的群体进行了男女比例协调,其中包括学生群体。在走访过程中,胡美玲与当地的村民们交谈了有关近30年的生活变化,而且实践队的调查活动也得到了访问者的支持与欢迎。 谈到这些年发生的变化,似乎每个人都有说不尽的话。说到家庭生活的变化,吴良照作为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如今也说日子变好了。他说到他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家里兄弟姐妹五个,他作为老大,读完小学,因为没有考上初中,就停止了学习,出去学了木匠。其实那时候哪有心思念书啊,整天和一些同年的伙伴在人家地里偷瓜填肚子,或者在外面捡狗屎,放学回来还要做家务。如今虽说家里在村里还是最穷的,但比起以前已不知好了多少倍。一天三餐吃的是白米饭,一个月还有几天吃鱼肉。家里的小孩也还都读完了初中。房子也从原先的草屋变成了楼房。其实吴大叔所谈到的变化,胡美玲从村里观察到这也是村里大多数人感觉到的变化。 离开了吴大叔家,胡美玲来到目前为家庭主妇的方大杏女士住区。那时在方家,由于天气炎热,方婶开起了空调。大家由空调似乎又有说不尽的话,如今村里虽不是家家有空调,但有空调的人家也不少。想以前,空调是听都没听过,就连电扇都没有。大夏天的通常是拿个竹床,找通风处睡觉。一倒下就睡的像猪一样,哪里还有什么热的睡不着,因为白天真是太累了。在方婶家里,我还看见了冰箱和大彩电。她说都是这些年家里新添的。看了方婶家里的摆设,的却可以感受到新农村的住区与城市里的家庭差不多。大家还说如今像方婶这样的家庭村里还有好几家。看来如今的农村真是不一样了。从方婶家离开,踏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队员发现那已经不是印象中那种泥泞小路了。胡美玲采访的胡良中村队长中口中得知,这几年家乡的路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以前乡间的确是人们想像中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走起来鞋子上就都是泥。而如今不一样了,政府每年拨一定的钱修路,乡间还有一句“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话。因此路也有泥土路到石子路再到如今的水泥路了。村长还说不久这个村就要就要改建了,说是建设新农村,所有的房子都要规划为城里的小区形式,而且土地也全部改变耕作方式了。到时候一半农民继续做农活,而另一半则去工厂里做工了。这样可以缓解中国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了。 [此帖子已被 桐乡游子 在 2008-8-18 15:04:4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