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梦怀故乡 ◆xcj887 我离开故乡,确切地说已有20年之久。在这20年的时光里,我每回一趟故乡蒋潭,都要添一份亲切;每一次离开故乡蒋潭后,都要增一份牵挂。就在这来来回回的过往中,岁月在一天天地流逝,社会在一天天地发展进步,故乡蒋潭也在我的视野中一天天地变化,而我对故乡蒋潭那一份眷念的情愫却在一天天地加深。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在蒋潭度过的。15岁那年我背着书包离开了蒋潭,转学到父亲所工作的地方上学,从此,离故乡蒋潭的直线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那时我的内心是无忧无虑的,没有一丝的牵绊,没有一丁点儿的压力,只是一个充满了好奇与憧憬的年龄。因此,我当时离开故乡蒋潭时,没有某种特定意义的顾盼,即便是有一点儿,也只是一种要离开故乡亲人的常态,而不是来自于心灵的深处,因为一个少年,那时只有一种对前途和命运的思考,只有一种对美好前程的憧憬,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溶入现实生活的角色。 随后的生活,也让我感到过不安,没能在家长的期盼中考上大学,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深造。也许,我那时又是幸运的,在高三毕业后的那一年,经一番严格的征兵体检,我进入了部队那所社会的大熔炉、大学校,得以进一步的体验另一种的集体生活。我平时是一个很沉默的人,在部队的生活中,我把我的许多话都放在思乡的情愫里,思乡于是就成了我对当时生活的诠释与慰藉,也成了我把思乡的情愫流于笔端,随着信风子的寄出而心胸坦然。由于思乡情愫的充盈,使我养成了一种为亲人争光的念头,也让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学习,喜动笔,寻进步,求发展。更为幸运的是,由于我的习惯养成,总有那么一股贴心的信用关怀着我,支持着我读书与写作,让我也看到了部队领导的博大胸怀,感受到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这使我至今仍感到自已是一个幸福的人。那种的信用与关怀,是一份温暖,是一种鼓励,它成了支撑我安心部队的生活,养成了我一直坚持读书写作的后续力量。 在远离家乡的青岛,无论我怎么溶入北方的生活,我的生活方式怎样也变化不了,摆脱不了故乡的影子,那是故乡蒋潭的民俗和习俗深深渗入了我的血液,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就是现在,无论走到何处,骨子里永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蒋潭人。所以在我现今的写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映射出了故乡的一些影子,或在某个特定的人物身上,或在某个特定的地域环境里,我都用一种执拗的山里人的土气,保持着一个最朴实的蒋潭人的本色。 每一次回故乡蒋潭,不少过去的长辈和儿时的朋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或大或小地富了起来,或有了满意的官位。我从心里祝福着他们,希望故乡的人官位越来越大,经济越搞越活,生意越做越大。我想着故乡蒋潭的发展,一部分的希望会寄于他们的身上,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也会寄托于他们的身上。 故乡蒋潭的村书记与村长,都是我当年的小学老师,他们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我不必多说了,但就他们为家乡做的实事,让蒋潭人会铭记的。村村通的公路以及自来水工程都能进入各个庄子,这在崇山峻岭的山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是多么地难,这些工程该倾注了故乡村官们多少的心血呀!还有蒋潭茶厂的建设,这是一项富民于永久的惠民工程。在故乡那大山的深处,父老乡亲想多挣一分钱是多么地不容易。由于茶厂的建立,可以改善许多乡亲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可以更安逸一些。 故乡的情愫时刻萦绕在我的心中,我梦怀着故乡!我热爱着故乡! ——2008/08/12于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