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8|回复: 11

留住城市的文化脉络

[复制链接]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30 0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住城市的文化脉络

http://www.Landscape.cn/news  2008-7-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

  街道、街区、坊、巷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在人们生活中影响深刻,仍然发挥情感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身份。为了增强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我报计划举办“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推介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周密性、科学性,7月24日,由本报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座谈会,邀请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罗哲文、朱自煊、王景慧等有关专家以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莉、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对活动方案进行了研讨。座谈会由本报副总编辑徐世丕主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也发了言。本版特别刊登出了座谈会上领导、专家的讲话、发言。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经过专家十几年的呼吁,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终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颁布实施了。在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时,我们重点汇报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还很薄弱,建议立法保护,纳入《条例》的保护范围。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在《条例》中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容,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规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制定。

  对于设立历史文化街区,一直有赞成和反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意见认为,城市应该整体保护,如果划定一部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可能导致只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忽视或放弃其他区域。对此我完全赞同,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整体保护,包括北京,应该注意保护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但是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意味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目标和范围不发展,也不意味着在历史文化街区之外可以大拆大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陆续公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和国际惯例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文物保护法》确定,是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首批划定的25个历史文化街区,过去的20年时间内,在控制高层建筑建设和防止大拆大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已经把109个历史文化名城、290个历史文化名镇、239个历史文化名村列入保护名单。但那些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影响深远、仍然发挥情感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身份,相应的保护意识、保护措施都很薄弱,在城市化进程中屡遭破坏,在“旧城改造”中快速消失。近三四年,国家文物局在文物行政执法专项督察中重点督察的11起案件,无一例外都是地方政府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法人违法案件。

  现在,中国文化报社要组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推介活动,我非常高兴,愿意支持。社会上有这样的呼声和企盼,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幸事,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代表了文物保护的基础力量。我想,通过这个活动,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这项活动能够促使社会公众、各级政府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保护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

  今天的座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专家们提出的真知灼见都是来自多年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我很受启发,虽然专家们的一些具体意见并不一致,但我感觉这次座谈会已经使这个活动有了一个基本框架。
首先,到会的专家都对开展这个活动给予了积极支持,并且对活动如何开展有很多积极的建议,这两个积极是下一步做好策划和开展活动的基础。

  在专家发言的启发下,我有几个基本的想法:

  一是评选范围。应是政府已经确定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例如北京、贵州、安徽、浙江等省、市人民政府都已经依据《文物保护法》公布了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范围内每年评出10个,名称可以是年度“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等。

  二是评选标准。应依据《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并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标准为主,适当地结合这个活动的特点加以调整,比如加入可持续发展等标准。活动要突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特色,不是评最美的、最高档的、最有魅力的名街,而是评选文物丰富、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传统文化仍体现出活力、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并成果显著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标准中还应有利益相关者和当地民众支持的内容。这样的评选才会使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有一种荣誉感和保护的责任感,也是这个活动的导向和目的所在。

  三是评选方法。可采取专家与公众结合的形式。这样评选出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既有群众基础,又有专业水准。这个活动应该长期做下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做法,不断产生新的影响,号召广大民众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政府尽职尽责地保护文化遗产,带动并影响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公布,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更加积极地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推介应该少而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朱自煊

  提出推介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对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名城、名街区等城市特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里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与法定的保护体系间的关系。法定体系里,名城保护分为3个层次:名城本身整体的格局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或称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这3个层次构成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完整体系。这个活动应该从已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区里选择一些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类型也很多,评审的时候要考虑体现多样化,要坚持标准。总之,得照顾到多样化和代表性两个方面,总的标准一样,但根据具体情况要有所侧重。

  另外,报社主办这项推介活动是一项民间活动,可以促进街区保护工作,而不是代替或者重复政府的工作。但要有公信力、权威,要从少而精出发,经过一定的资质、标准的考核及历史文化背景、传统风貌、活力、知名度等综合因素,挑选各方面都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很希望通过这项推介活动调动民间的积极性,提高民间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另外,建立一个有跟踪考核的机制 。以后的保护工作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做。评选结果出来后,还要定期考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标准:历史真实 风貌完整 生活延续

  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景慧

  非常高兴中国文化报社发起历史文化街区的推介活动。刚才单局长从国家法规政策方面谈这项工作的意义,我认为中国文化报社要做好这项工作,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作为官方活动还是民间的活动来办;二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还是著名街区推介的角度来做。我的意见最好是从民间的角度,协助主管部门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文化遗产角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我国始于1986年。此前1962年在法国、1967年在英国都颁布了这类法规。1984年,我有幸随当时的建设部考察团到日本,见识了他们对“传统建造物群”的保护,日本是从1975年开始的,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我当时在建设部经办这项工作,1982年评选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个概念,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国务院的文件加入了这个概念。文件写道:对那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者体现出某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可定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后来,北京、浙江、安徽、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公布了省(直辖市)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有的地方也根据自身特色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关于评选标准问题,我认为办法中提及的知名度标准、经济地位标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来提不合适。我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

  1.保护历史的真实性,要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不是搞仿古一条街。

  2.保持风貌的完整性,并不是这里的每一个建筑本身都具有文物价值,所以强调外观整体风貌的保护,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泊岸,乃至古树等。

  3.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延续原来的历史文化,延续原来的生活。这里的居民要继续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活,要维持原有社会功能,促进地区经济活力。不能保留了躯壳,而丢掉历史文化内容,不能将原有居民大量外迁,搞成专供参观的旅游景点。
  另外,我建议,作为民间活动,关于名街区的评选应少而精。历史文化名街的提法也不太合适,可否称“优秀历史文化街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坊巷也应纳入街区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罗哲文

  中国文化报社开展这个活动,我非常赞同和支持。我一直认为,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各个部门都来关心,大家共同来做,才能把它做得更好。

  我有个建议,“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推介应该涵盖坊、巷、胡同。坊、巷、胡同、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把它单独提出来,宣传、推广它才有利于保护它。另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推介标准,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推介的不仅要有知名度,还要是保存好的、有文化内涵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物质遗产,还要保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子监街,应该是够条件的。“三坊七巷”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也丰富。

  另外,我特别要推荐在一些不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也有值得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这一部分也应该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因为这些地方对于那个城市来说,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有些保存得也比较完整,这样的地方如果我们不保护,那就完了。

  我们评选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给它一个名义,这片街区,包括这个城市的管理者都会很高兴,这是一种方式,不仅能推动他们更好地去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也能影响其他城市管理者来更加关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宗遗产,应“金金”计较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金坚范

  梁思成先生说过,“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

  历史文化名街区,顾名思义,由于其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内涵,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遗留下来的闪闪发光的金子。

  历史决定厚度。历史文化名街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给人以一种温馨的历史沧桑感,成为一座城市特色的标志。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的遗存,那么它的繁华与富足便会显得很苍白。这些城市的闪光亮点,历经风雨磨难而幸存下来,而毁坏却在举手之间。一旦毁坏,便覆水难收。城市失去记忆、失去历史,也就丧失了个性、失去了灵魂。祖宗遗产,细心呵护,“金金”计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便会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子孙后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此促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 陈同滨

  我觉得可以从报社这次活动找到切入口,商讨下一步能否提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活动可以推动国家级街区的诞生。

  15年来,历史街区的推动是最吃力的。今年3月,我们去韩国参加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会,专家们提到最多的也是街区保护问题。历史文化街区也正处于一个探讨、推进的过程。比如有关社区参与和法规的健全的问题,我认为这是街区保护的基本保障。

  评选标准方面,我认为既然我们推介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那么没有必要把街区的经济在本省、市GDP的比重作为评选标准之一,我们强调、突出的还是这些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另外,方案中提到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应基本坚持“一城一街”的原则。我认为,这个应该区分等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本身要求有4个街区。
  我建议,文化部可以牵头把已有的历史街区里保护得较成功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街道评选出一批来,以此慢慢促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区的设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街推介应该侧重地域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侯卫东

  关于本次活动的性质,我认为,历史文化名街区推介活动,是一种媒体推介、宣传性质的活动,当然,这项活动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活动要注意和国家级的名城、名镇、名村体系有所区分,也可以互补。

  另外,评选标准方面,我提几点意见:涉及到评选的文化要素,应该注重街区的独特性和地方特色,而不只是泛泛地讲当地的文化。所以,我认为历史文化名街区不应是统一的标准,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在不同的区域内,要更多地注重地方特色。

  另外,关于推荐中的“知名度”问题,我认为,一个省市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未必刚好就是一个具有完整核心价值的片区,所以应该是“区域内”,不要把它限制在本省或本市内,而是一个大的“文化区域”。比如说陕西关中地区,不是一个行政概念,是一个文化概念。

  另外,涉及到“经济地位”,刚才有专家提到,应该跟现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我想强调一点,“经济地位”不应是具体的GDP等量化数值,如果这片街区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影响,也应该算是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从较宏观的角度来衡量。

  另外,活动的标准应该重视街区的管理和相关利益参与者。对于一个街区来讲,如果相关管理者、利益者自己都不重视,把它选为名街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涉及到相关的申报材料,自然应该有这方面的材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与历史名城保护研究所所长 张 兵

  历史文化街区或者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和整治建设,在我国各地有着不同做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即便在规划师业内,对怎么做好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理解不同,设计手法上有各自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有些城市对街区的改造,尽管面对很多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还是“视而不见”地拆掉了,有些设计和规划的手法用错了地方,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但还是当做历史文化保护来加以宣传,这样公众的理解上就更加混乱。总的说来,我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观比较混乱,缺乏一定的认识标准。
我觉得中国文化报社要开展的活动有利于推动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讨论,倡导“好的”“正确的”街区保护方法。第二个标准是看街区的活力,拥有活力的历史文化名街,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第三个标准是看社区的参与程度,要考察社区中老百姓对街区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促进中国社会公众历史感的增强。

  在这个基础上,我还有几个建议。一是能否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改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街区”的评选,从指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中选出一些保护方法得当、保持活力、社区接纳的案例来推广,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导向。

  二是不见得非要坚持“一城一街”的名额。拿我们名城现在正在做的安徽桐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来说,古城中有南大街、胜利街、北大街、东大街等好几条街道都保护得很完整,而且保留了很好的氛围,都有条件入选。

  三是作为媒体来组织这个活动,不妨在申报材料上提出比较全面的申报评比要求,比如说,一定要把目前的状况做一个完整的记录,要有平面图、多媒体资料。这样我们5年、10年以后还可以根据资料来比对分析变化的趋向,看保护得是好还是不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公众参与,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汤羽扬

  首先,我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推介是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走过了几十年,是一个大的系统,如果用“点、线、面”来比喻比较容易理解,将文物保护单位看做是“点”,其保护相对容易,将街道看做是“线”,它的保护就困难一些了,将历史文化街区看做是“面”,保护难度就很大了。本次推介活动选择哪一点,即处于这个系统的哪一环,要明确,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此活动应该重视公众参与,并从普及公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知识的视角切入。我想,由于历史街区情况比较复杂,公众判断较为困难,因此从“街”开始推介,可能更容易使公众参与进来。

  另外,关于评审的要求,我个人觉得年限不是最主要的,街道的繁荣度也不是放在最前面的。评审时不应该把历史文化街的重心放在商业角度上,能够使居民安居乐业,有宜人的环境和亲密的邻里关系也是好的,不能违背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我认为,一是要看重区段保护下来历史信息量;二是保留下来的民间传统活动,这比现在的商业活动可能更有意思;三是管理要做好,包括其吸引力、特色。有没有居民参与保护也很重要,尤其是原住民而非外来人的参与,如果只是单纯的政府强制,这个街区的活力是不能长久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99

回帖

12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8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各省市现有历史文化街区中精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 杰

  我觉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推介范围在各地政府依照有关法规已划定公布的历史保护区中挑选是最好的,把我们这次活动作为那个工作的一个样本和引导方向。评选标准可涵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街区活力、环境风貌、社区管理等方面。希望把推荐的标准制定和现有的政府的历史保护区工作的目标形成互动。在现有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挑选那些工作开展得最好的,社区真正有意愿保护、参与这项工作的街区作为名街。在现有历史文化街区基础上搞推介更好,要少而精,这样在地方上可以起到一个启示和模范的作用。

  另外,因为这次是媒体主办的活动,宣传形式不要盲目地搞时尚,避免把历史和民俗文化都弄成了时髦的东西。原则上,我不反对历史和时尚相结合,但不要把历史的东西都搞成时髦的。上海新天地是一种模式,但不能因为新天地火爆,全国各地一搞街区保护开发,都要去学新天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活力不代表都要开店办商业,老百姓安居乐业也是一种活力。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