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1|回复: 6

安徽2007综合十强县经济发展巡礼

[复制链接]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5-9 1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34091002>芜湖:奏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铿锵旋律

2008年5月8日 9点56分  来源:芜湖日报   


  带着一路风尘,怀着谋划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的激情,5月6日—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带领参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的代表来芜考察。省领导段敦厚、孙志刚、赵树丛、臧世凯、詹夏来、倪发科,省政府秘书长方宁等陪同考察,市领导陈树隆、杨敬农、王沧江,市政府秘书长陈家本等也参加了考察活动

  王三运一行参观了方特欢乐世界,考察了芜湖恒升机床公司、安徽华星集团、芜湖禾田汽车工业公司、巨隆液压设备公司、恒达集团等企业,深入一线车间,了解企业发展、产业集群聚集、工业园区建设等情况。在恒升机床公司,王三运重点了解企业市场销售和研发能力建设等情况,得知该企业经营形势红红火火,王三运欣慰地笑了。在华星集团,王三运关切地问起企业产值和工人收入情况,并叮嘱说,企业发展好了,一定要让职工享受发展的成果。在禾田汽车公司,王三运饶有兴致地端详产品,得知产品技术含量高,不时点头称许。在巨隆液压设备公司,王三运鼓励企业抓住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做大做强。在恒达集团,王三运仔细观看了企业年产15万吨镀铝锌硅生产线,并询问企业未来远景规划,祝愿企业发展迎来新辉煌。

  据悉,我市自2001年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以来,将围绕优势创特色、强产业作为基本方向,抓住本地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优势,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速的机遇,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根本支撑,把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引进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带动强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步伐,强化工业支撑,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经济发展迸发的蓬勃生机,生动诠释了芜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局面,考察者不禁赞叹连声。</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2

主题

1446

回帖

3130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130
鲜花(0) 鸡蛋(1)
发表于 2008-5-10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感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三运在宁国市考察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34089286>5月7日下午,王三运、段敦厚、孙志刚、赵树丛、臧世凯、刘春良、倪发科、方宁等省领导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代表来我市参观考察,宣城市和我市领导高登榜、虞爱华、钱晓康、章钢、程斌、黄东升、钱沙泉、岳宪生、牛传勇、葛建荣、刘家和、李宗怀、程学龙也一同考察。
      王三运省长一行先后来到中鼎公司、双津实业、太阳禽业、飞达集团,详细了解了各家企业的发展情况。每到一处,王三运省长在听取企业负责人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就企业的规模、将来的发展规划等话题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亲临企业生产一线仔细察看生产情况。
  参观后,与会代表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高度评价,他们说:“近年来,宁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从以前的粗放型到现在的高科技含量型,宁国的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现在,宁国的工业企业呈现出了集群式发展的趋势,科技含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一些企业不仅是宣城市、安徽省的农业龙头企业,甚至跻身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行列。希望今后可以和宁国多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县域经济。”
</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2: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8日上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议第二次大会在我市召开。王三运、段敦厚、孙志刚、赵树丛、臧世凯、刘春良、任海深、倪发科、李宏塔、方宁等省领导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宣城市及我市领导高登榜、虞爱华、黄东升、牛传勇等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主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作了重要讲话。会上,8个省直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共同地表明了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具体打算。会议指出,近年来,我省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体制上充分“松绑”,县域经济发展的战车隆隆前进。自2005年起,县域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出现“V”型大反转,步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到去年,县域生产总值4391.1亿元,增长14.8%。

  王三运在充分肯定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成绩和本次现场会的成效后强调,一要认真总结推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鲜经验。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的态势上呈现了发展的方向感强、产业的聚集性强、企业的成长性强和经济的开放性强,发展的举措上重战略谋划、重培育主体、重平台建设和重营造环境,在发展的动力上依托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民造福的责任、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加速崛起的合力。要认真总结推广全省各地的成功经验,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二要着力解决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全省来看,仍然存在企业培育、园区经济发展、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破解融资难、缓解用地制约和把好环保关等共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才有更大的成就。三要坚决有力的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在深入学习领会王金山书记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把会议取得的成果体现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实际当中。

  在5月7日晚的分组讨论中,参会人员对宁国县域经济予以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宁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很高,科技含量很高。

  5月6日上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议第一次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王金山作重要讲话。会议表彰了2007年全省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前10名的县(市)。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再居全省首位。无为县、芜湖县和我市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组织全体与会代表于5月6日下午至5月7日到无为县、芜湖县和我市进行了现场考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2: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德县200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34090889>一季度,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克服雪灾严寒不利影响,认真开展“新型工业化推进年”活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社会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种植业“油增粮减”特征明显。受油料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同比增加近2万亩;小麦则由上年的22万亩减少到20万亩。规模养殖继续发展。一季度全县出栏生猪7.27万头、家禽980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3.4%和0.9%。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达120家和66个,辐射带动4万多农户;去年以来出现了“反租倒包”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51.0 %;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增长33.3%,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分主要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06.2%;机械制造业0.67亿元增长71.7 %;精细化工业3.49亿元增长93.9%;纺织加工业1.07亿元增长33.3%。受雪灾运输影响,以水泥熟料为主的新型建材业产值2.03亿元,同比下降19.5%。从序时进度看,进入3月份以来,全县工业生产基本摆脱了雪灾影响,呈现全面快速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农副产品加工、竹加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业增幅均超过1.1倍,纺织服装业增长78.4%、新型建材增长26.9%。
  (三)内外贸易保持活跃
  1-3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同比增长17.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61万元美元,增长155.8%;其中出口2212万美元,增长156.3%。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3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4亿元,同比增长73.2%,其中工业投资3.18亿元,增长116.0%,占全部投资的32.0%,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0.7%。从投资结构看,一产2.72亿元;二产4.63亿元增长66.5%,三产2.59亿元下降13.9%。以工业为主的二产投资作为投资重点,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8%。
1-3月,全县共备案(核准)投资项目53个,总投资规模14.2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超亿元项目3个。全部项目中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额3010万美元。
  (五)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政务中心、国际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完成主体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即将交付使用,中鼎小区、新徽商公寓、凤凰小区、荷花二区及金海医院、县医院病房楼有序推进;万桂山南路完成路基工程、部分通车,广宁路一二期、城东大道一期、纬五路二三期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开发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金鹏PVC管材片材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正欣经编、华胤、康士得一期已投产;立山箱包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购置,即将投产;百得利厂房部分封顶;中鼎公司搬迁及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规划设计工作;鑫阳电子、宁波凤飞、辰泰汽配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水泥基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桐星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上报省电力公司待批;金峰水泥生产项目前期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中广源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设备已订购,余热发电项目即将启动。
乡  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取得明显成效。邱村白马湖、新杭流洞和蔡家山、东亭高峰和誓节余枫工业区框架初步拉开,已经完成土地平整的区域基本布满项目。目前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108家。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1-3月,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增长42.1%。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18亿元,比年初增长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8.5亿元,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36.79亿元,增长10.8%,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03年的65.0%提高到83.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初步显现。今年以来国家为实现“双防”目标,施行了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土地实行了更严格的管理,信贷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一季度,全县贷款增长10.8%,比上年同期的41.9%回落31.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农业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二是投资增长出现趋缓苗头。近年来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投资的持续快速增加。从一季度情况看,全县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到位外资分别为2.5亿元和296.5万美元,仅占全年目标的6.3%和5.9%,比上年同期下降14.1%和16.5%;全县准入项目53个、投资规模1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的86个、23.9亿元下降38.4%和40.3%。后续项目若不能及时增补将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三、对下阶段全县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狠抓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招商引资要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确保有效投入的持续增加。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和精心准备招商项目,加强项目储备,提高项目质量;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成功举办常州、常熟等招商会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活动;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和招商小分队作用,积极收集招商信息、对接可能的意向性项目;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上争取和协调,力争实现上汽通用广德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的招商新突破。
  (二)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在继续落实好“四个一”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基础上,实行入园项目的目标管理,形成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项目推进机制。对进入园区的项目,从建设进度、工业生产、财税效益等方面设定目标,对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实行统一优惠政策予以奖励,反之则上浮地价、加收管理费用乃至收回土地等措施,促使企业自身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三)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针对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积极加强信用担保和中介机构建设,扩充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规模,壮大有资质的民间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部门衔接,扩大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范围。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对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与我县形成长期合作的银企共赢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在我县扩面布点,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手进行产业规划,做好优势产业的区域布局、政策扶持和相关服务,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产业规划,逐步提高全县产业进入标准,在增量上从源头保证全县产业层次的持续提升;建立产业退出机制,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能耗大的落后企业,从存量上逐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促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
  (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预期趋缓,国家不断调整土地、金融、进出口等政策,市场物价持续攀升,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研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尽快解决,确保全县经济运行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德:在对接中崛起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34090892>四月横山,风轻云淡。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捷报,广德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双双进入“十强”行列,再一次荣膺全省“双十强”称号。据了解,这已经是广德县连续第四次蝉联全省“双十强”,同时这也是宣城市唯一一个连续第四次蝉联全省“双十强”的县份。
  广德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是如何步入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
  从“断层”到“对接”
  位于苏浙皖三省结合部的广德,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北倚苏锡常,东临杭嘉湖,处于“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杭州、南京三座中心城市之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德还与周边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县域工业经济曾“昙花一现”,随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陷入四面楚歌的“低谷期”。1999年在全省纳入考核的61个县市中,广德排名第51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锅底”。而此时毗邻的苏浙四县市,有3个是全国百强县,同是一方水土,广德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断层”。
  “断层”带来了震撼与反思。2002年,广德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经过深刻反思,按照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开始大力推进与苏浙沪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东向发展之门。2005年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提出之后,敢为人先的广德人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全方位争当东向发展的排头兵。
  相对毗邻发达县域的经济发展,广德无疑是一个后发地域。在发展中理所当然会遇到许多制约因素。但广德有明显区位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迫切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于是,广德县在确立东向发展率先崛起的目标后,在推进与苏浙沪地区的交流合作过程中,着力做到“五个接轨”。这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观念对接;深入改革创新,推进体制对接;大力招商引资,推进资本对接;建好发展平台,推进产业对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上的对接。这“五个对接”业已成为广德近年来经济工作的核心。
  “对接”极为关键的是谋求思想观念的对接,就是借鉴苏浙发展经验,寻求一条符合广德实际的发展之路。在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要创新思想,从思想到行动上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有钱也办不好事。机不可失,重在创新。2002年,广德县提出“工业兴县”发展战略,决定上马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启动过程中,遭遇到很大阻力,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逼着该县迎难而上。开发区当年即引进企业6家,协议投资1.5亿元。同年,广德在宣城市第一个进行政府招待所改制。
  2004年,广德通过公开“挂牌”,将太极洞风景区及太极山庄30年特许经营权出租。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超常规突进式发展,广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就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广德速度”。
  用“链条”加“速度”
  观念一变天地宽。广德借鉴苏浙发展经验,联系县情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把握了一个发展定律:要想富民强县必须发展工业,要想发展工业必须狠抓项目,要想抓住项目必须招商引资,要想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必须大力优化环境。广德县由此确立了“工业兴县、竹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为推进战略实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工作抓手,已经先后开展了“招商引资年”、“优化环境年”、“开发区、新城区建设年”、“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年”等活动。2008年,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成一批大项目落户广德,尽快形成工业集群和规模优势,明确主题为“新型工业化促进年”。为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领导层,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在县直单位和乡镇实行“3个三分之一”的招商机制,即三分之一的人赴外招商,三分之一的人为招商工作服务,另三分之一的人开展日常工作。
  近年来,广德发展县域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招商引资为抓手的路径,使广德工业经济迅速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广德县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实际到位内资37亿元、外资303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亿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28家,实现增加值15亿元,销售收入78.5亿元、利税3.2亿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42%。
  短短几年间,广德的综合实力和动态指数一跃进入安徽的十强县。从广德发展数据来看,全县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带来了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又带动了规模工业产值的增长,而规模工业产值的增长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正是这些“链条”促使广德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攀升,GDP由2000年的不足6亿元,跃升至2007年的60多亿元,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
  破“瓶颈”开“闸门”
  从上海、浙江西行,进入安徽地界,第一站便是广德。最先闯入视野的,是树立在高速公路入口处一幅巨大的广告牌:2007浙商投资最佳服务县市。透过车窗,可见一栋栋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和一条条宽阔的园区道路,原先是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岗,现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然而几年前的广德,并非今天的印象。一个令广德汗颜的故事曾广为流传:一浙商开车到该县考察,原本从浙江到广德短短10公里的路程,他却足足开了1个多小时。到了县城十字街,又被糟糕的路况和混乱的交通“裹挟”着动弹不得。浙商长叹一声“十字街,十字街,十分钟难过街!”调转车头,扬长而去。
  环境的欠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广德县开足马力实施硬环境治理,通过项目争取、市场运作等方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强力推动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了连通江苏、浙江的一条高速公路和两条省际干道,从此贯通了与长三角的交通脉络。如今,广德通往江浙的公路等级比对方还要高。与此同时,广德县放眼长远全力打通电力“瓶颈”,一举成为我省唯一拥有2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输出电站的县,初步实现了与江浙的“无缝对接”。
  广德县通过优化环境大讨论、削减审批项目和公开评议机关等一系列虚实结合的措施,精心营造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最优环境。该县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大力掀起优化环境的“问责风暴”。
  环境优化了,既能以商引商,又能使落户的企业不断地追加投资,完成资本与项目的一次又一次裂变,也打开了引资的闸门。2007年,广德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9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超亿元项目12个。投资2.19亿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车研发试验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天津金鹏PVC管材片材项目、投资11.8亿元的金峰水泥项目和投资7亿元的60万吨特钢生产线技改项目先后签约。该县招商引资90%的资金来源于苏浙沪,有近70%的农产品销往苏浙沪。广德县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大项目支撑,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亮点。实现工业产值19.5亿元、税收4638万元;引进项目62个,协议内资86.43亿元、外资1.04亿美元;新开工项目23个、投产项目16个。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进资金数量等接近或超过前四年的总和,开发区实现了由稳步发展向超常规发展的新跨越。
  广德,已率先融入苏浙沪经济圈。
  广德,已经在“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征程上迈出了稳键的步伐。</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0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postmessage defaultpost"><div id=ad_thread3_0></div><div id=ad_thread4_0></div>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宁国市闭幕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34090596>5月8日上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宁国市闭幕。省长王三运出席现场会并在结束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县域经济是我省未来发展一个重要的能量极,县域兴则安徽兴,县域强则安徽强;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羽翼渐丰、加速起跳”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发展信心,推广新鲜经验,强化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海深,副省长倪发科,省政协副主席李宏塔,省政府秘书长方宁出席会议。
  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历时两天半。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在无为县、芜湖县和宁国市进行了参观学习,重点考察了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发展亮点,并就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王金山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开展了讨论和交流。在8日上午的会议上,省发改委、经委等8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作了发言,就如何更好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王三运在会议总结时指出,县域经济是近年来我省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动力在增强,势头在上升,贡献在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县域经济在发展态势上呈现“四个强”,发展的方向感强、产业的聚集性强、企业的成长性强、经济的开放性强;在发展的举措上做到“四个重”,重战略谋划、重培育主体、重平台建设、重营造环境;在发展动力上依托“四个靠”,靠科学发展的理念、靠为民造福的责任、靠攻坚克难的精神、靠加速崛起的合力。各县(市)坚持以开放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城乡统筹的意识抓经济,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招商引资为抓手、产业园区为载体,探索走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路子。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巩固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王三运强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大力培育企业主体,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鼓励全民创业、培植壮大企业队伍上,把关心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培植新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不断提升开发园区的建设管理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配套水平和商务环境,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打造一批特色园区。要创新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平台,注重挑商选资,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要破解县域融资难问题,完善金融体系,构建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要有效缓解用地制约,坚持依法用地、节约用地,重视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置换政策,努力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要严把环境保护关,切实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严格项目环评。
  王三运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把会议取得的成果体现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中。抓落实必须增强本领,各级负责同志特别是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工作的水平,切实增强总揽意识、统筹意识,统筹推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抓落实必须强化责任,要把造福一方的愿望转化为促进发展的责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矢志进取的良好状态,解放思想闯新路,锐意进取破难题。抓落实必须细化措施,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考评,调动各县市自我发展、竞相发展的积极性。抓落实必须务求实效,省直部门要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为基层同志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各市、县(市)、部分区的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发改委主任,叶集试验区、毛集实验区的主要负责同志,省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div><div id=post_rate_div_2434090596></div></di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