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1|回复: 2

2007年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24

回帖

16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6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6 08: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县2007年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县工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决策,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使我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

一、 规模工业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49.3%,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22.7个百分点,但低于望江(96.2%)、宿松(82.2%)、太湖(70.5%);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40.2%,比全市平均增幅高15.4个百分点,低于望江(70%)、宿松(57.9%)、太湖(56.7%),在全市位居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总量仍列桐城市(72.9亿、18.6亿)之后,位居全市第二位。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实现利润5.0亿元,实现利税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42.6%;实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4亿元,实现应交增值税1.5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分别达到40.0%和18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运营情况较好,截至2007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分别为38.8亿元、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16.7%;资产负债率(负指标)有所降低,为47.7%,比上年同期的50.3%降低2.6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工业快速扩容,工业强县步伐加快。 2007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3家,净增51家,同比增长70.8%,其中农村工业净增41户,同比增长 7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快速增长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建材、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制造、采掘、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年度,工业强县步伐明显加快,除了3月份及7-9月份,因各种原因增速放慢以外,其他月份均保持强势增长,每月产值稳定在6亿元左右或以上,工业增加值亦逐月同步保持高产出。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轻重工业趋于协调。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7年度我县三次产业比结构调整为24.9∶44.9∶30.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33.3个百分点,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从轻重行业结构看,过去我县工业结构偏重于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够。近些年随着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深入,工业投资力度日渐增强,工业结构已由轻工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以矿产开发为主的重工业快速发展,成为继非金属制品(水泥)之后的比较活跃的增长点。从主营业务收入看,1-12月,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51.6%,重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3.3%,轻重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重调整为37.7:62.3。


(三)海螺公司依然一家独大,农村工业占据规模工业半壁河山。1-12月,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四大板块中,海螺公司、开发区、县直工业、农村工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5.2、9.8、5.3、30.7亿元。其中,开发区、农村工业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146.2%、87.1%,各自高出全县平均增幅96.9、 37.8个百分点。县直工业同比增长33.1%,但仍高出全市平均增幅6.5个百分点。海螺公司虽然同比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经济总量仍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24.9%,农村工业占50.4%,开发区、县直工业分占16.1%、8.8%。
全县1-12月份工业总产值分板块完成情况及其增长率见下图:

(四)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凸显,矿产业主推工业经济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中,矿产业占比为49.3%,几近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一半。其中,非金属矿制品业(水泥)占34.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加工及制品业占15.3%。另外一些主要行业的占比情况分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占23.4%、纺织服装鞋帽业占9.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占3.2%、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占3.2%、电力供应业占2.3%、木材加工业占2.3%、其他行业占7.1%。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粗放的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当前,我县工业经济主要依靠投资、资源消耗拉动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与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来驱动工业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要求还有差距。工业快速增长与发展后劲的矛盾、低层次工业结构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矛盾依旧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开始丧失(今年浙江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外生性经济增长方式亦是难以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科技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截至2007年,全省包括本年度省最新认定的第十六批39家企业技术中心在内,共有234家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而我县没有一家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费用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进行产品开发的基础,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及后续省、市、县无偿补助配套资金的获得,更能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和品牌、质量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我县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能力与桐城市中小企业相差甚远。
(三)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库存增多,应收账款上升。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仅为93.86%,尽管同比增长2.13%,但与全省平均98%以上的目标相差4.14个百分点。200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为3.1亿元,同比增长67.5%,较现价工业产值49.3%的增长幅度相差18.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上升。1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6亿元,同比上升41.1%,较主营业务收32.7%的增幅相差8.4个百分点。“两项占用”资金过大,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四)亏损企业户数增多,亏损总额上升。截至2007年12月底,1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9户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5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429.6万元,是去年同期24.2万元的17.8倍,一反以往年度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逐年下降的走势。虽然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23.4%,但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32.7%相比,落后9.3个百分点。
(五)县直工业发展不快,部分“百强企业”欠产较多。1-12月,县直工业现价产值增速仅为33.2%。低于全县平均增幅16.1个百分点,总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比上年下降1%。此外,一些重点企业欠产较多,枞阳海螺、蓝兰巾被、压力容器公司分别欠产28392、2580、2318万元,其中枞阳海螺、压力容器公司还出现了负增长的不利局面。
(六)几点建议。2008年是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巩固工业经济运行成果的重要一年,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对于顺利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全面完成“十亿财政、百亿枞阳、全省进十强”发展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引导、支持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争取通过省级验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要加强企业管理, 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重点监测销售形势不好、盈利能力差的企业,指导其开展多种渠道的营销活动,适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强化企业管理工作,厉行节约,努力开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新局面。三是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做好资源节约、集约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有序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广工业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重点加强“两高一资”行业的规制、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四是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建成枞阳县中小企业信息网,构建中小企业网上信息平台;加强银企合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效能,抓好以天瑞实业公司为重点对象的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做好企业非税负担专项调查清理和减免税工作,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五是强化产业调研,做好项目扶持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力度,通过上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开发潜力产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强化综合协调服务,推动工业经济好快发展。加大经济运行监控力度,致力提高预警、预测、防范、调节能力,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四、2008年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意见

(一)工作思路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业强县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08年工业经济预期目标确定为:力争规模企业达150家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0%,突破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认真抓好产销衔接工作,力争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



(三)工作重点

1、坚持以工业强县为核心。把快速扩张工业总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大项目、产业链,大基地、产业群”的思路,明确产业定位,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建材、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制造、采掘、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七大工业经济板块。做好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是要提升经济效益。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特别要加强开发区入园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推动企业尽快投产、达产,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财政贡献率,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效益。
二是要推进改革创新。出台全县统一的改革改制政策,组建指挥机构,依法按规操作,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全力攻坚,强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
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做到精力向工业集中,人才向工业汇聚,要素向工业倾斜,营造全县上下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良好氛围。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激励措施,加大对乡镇工业考核力度。对落户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严厉打击干扰企业建设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高度重视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强势招商力度不变。坚持“一号工程”的地位不变,坚持强势招商的力度不变,促进招商引资由重引资向引资与选资并重转变,由资源招商为主向产业招商为主转变,由优惠政策招商向优质服务招商转变。确保到位境内资金46.8亿元,境外资金400万美元。做好此项工作思路要定位在以下三点:
一是主攻招商重点。在工业项目上推进,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50个,工业项目到位资金不低于引资总额70%。在大项目上推进,着力引进一批亿元、十亿元项目,拉长产业链,增强配套率。在引进境外资金上推进,引导现有外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做大做强,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境外企业对接,力争在引进境外资金上有新突破。在引进高附加值、高就业的项目上推进,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完善招商方式。加强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促进平台招商。加大产业集聚力度,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招商。利用现有客商资源,成立相关协会,促进以商招商。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枞阳同乡会的联系,促进亲情招商。加强招商人员专业培训,练好内功,扩大与江、浙等地联系与合作,促进驻点招商。加强宣传推介工作,促进网络招商和节会招商。围绕“十一五”规划和产业投资导向,策划、筛选、论证一批项目,充实项目库,形成“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促进项目招商。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整合招商资源,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督查,进一步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3、狠抓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入。在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工业有效投入力度,要确保今年工业投入不少于26亿元。
一要狠抓海螺四期工程。积极推进海螺四期部队油库搬迁和采矿安全区内拆迁安置,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及早建成枞阳海螺年产超千万吨的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及其配套的5000吨码头。
二要狠抓造船基地建设。全力推进东方造船、泰航船舶等项目的实施,着力提升舟洋船舶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沿江大型造船基地。
三要狠抓重点项目投产。促成汇泰车轮、松芝空调、东星部件、华润纺织、陈瑶湖黄酒基地、大地食品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提高达产率。
4、强化园区建设和管理。全年新增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不少于20家,新增投产企业不少于30家。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经营园区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创新投入机制,努力实现“以园养园”,提升园区自主发展能力。确保新增平整面积1.3平方公里,力争2平方公里,新增主干道15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4亿元。
二是要强化入园项目管理。①严把政策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入园。严格执行入园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企业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严格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对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建设的项目,依法按规予以处理,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②严把效益关。将园区企业优惠政策与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税收回报有机结合起来。③严把建设关。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要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县开发区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工作机制。完善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把开发区打造成工作效率高、行政成本低、服务环境优的创业平台。

5、不断壮大乡镇经济。完善目标考核办法,激励乡镇加快发展,强化乡镇政府发展经济职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主攻招商引资,激活民营经济,突破一批年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工业产值超亿元的经济强镇。做好这项工作要主抓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不断壮大工业功能区。充分利用沿路、沿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产业优势,依托集镇建设,规划布局各具特色的工业功能区。出台激励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一、两个有一定产业规模、有一定人才或市场优势、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重点培育和引导,发展特色规模经济。
二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鼓励各类人员开展多形式创业。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吸引一批能人掀起回乡创业热潮,培育一批本土企业家和创业群体,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狠抓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强力扩充以绿油油食品、子夜花、浮渡山米业、旭阳米业公司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将上述公司都纳入省、市级龙头企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33

主题

3134

回帖

3593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59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9 15: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桐城的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850

回帖

98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8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6 10: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