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38|回复: 12

四代皇帝与桐城大宏庵(桐城寺庵之十)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119

回帖

109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

嘉宾会员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8-18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久就隐约听庙里爹爹说过清朝历史上有四代皇帝与桐城大宏庵有过渊源的传说,但真正地查找历史和野史也没有查到大宏庵的传说,更别提皇上与大宏庵的某种垂青了,可今天我真真切切地站在大宏庵的遗址上才确确实实发现历史上是有这座庵堂的存在,并感叹寺庙曾经的辉煌,庙基绵延将近两里路,从木桥河朝西行走约五里路便到达大宏庵的现存遗志,废墟的庙基地上矗立着一所小学叫大林小学,顺着学校的围墙我绕了一圈,只看见了掩埋在草丛中的一些清朝石墩,还有延续的香炉在传乘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由于小学放假校园内空荡荡的,我推开虚掩的校门进去只看见随地的清代石墩.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我冒着酷暑走访了部分群众,这时我想接触现任的校长徐国民(本人去大关镇开会)只看见他家属,走访中他们纷纷告诉我顺治皇帝曾经出家在这,所以在北路大道和木桥河交汇处,竖牌坊一座,高两丈余,上刻"万岁坊"三个大字,并在石柱上刻下"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年长些的老人还说看过牌坊.接着康熙也过来了不过他把早年的西公寺改名为大宏庵,再之后雍正和乾隆陆续来到这里,现存在学校校长室的横梁上有雍正12年重修字样的脊檩一根.他们说不管怎样大宏庵有九进十三厅,要知道九进十三厅除了皇帝没有人敢住的,所以就可想而知顺治在不在这出家的真实,并且这里鼎盛的时候有一千多和尚和尼姑,老百姓说那个稀饭要用水车车,庙里格局是东边住着和尚西边住着尼姑,曾经和尚尼姑吃水的三口塘目前尚存,可惜寺庙这么多房屋毁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大宏庵拆除改为大林学校,也有人偷偷告诉我这里曾有圣旨还有牌坊都还被人私自收藏着,只是还没有出现.也有人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这里看过此地的地形后说是飞来蜈蚣之地,立在废墟地旁边我半天没有说话,沉思了很久很久------
    最后我又赶到现存的大宏庵下院永兴古刹,也就在附近的龙头山下,可惜古寺的山门紧闭,当地人说,现在守庙的这个人外号叫三流子,因为她家附近有座神坟,经常有人上香进油,她看到甜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掌管这显圣的坟地,并料理永兴古刹,因为在一起,所以她人也不经常在,没办法只有下次再来.
   通过大宏庵的鼎盛香火和衰落发现,寺庙的建与毁与国家的佛教脉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随政治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波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只有在今天的太平盛世才能真正实现,佛教才会出现少有的和谐与繁荣.

这曾经是大宏庵的山门现在已经拆除改为大林学校的校门

这曾经是大宏庵的山门现在已经拆除改为大林学校的校门

垫在屋角的清朝石墩

垫在屋角的清朝石墩

散落在草丛中的清代石墩

散落在草丛中的清代石墩

围墙外的简陋香炉

围墙外的简陋香炉

和尚尼姑们曾经吃水洗衣的三口池塘,这是其中的一口,足见当年的鼎盛与兴隆. ...

和尚尼姑们曾经吃水洗衣的三口池塘,这是其中的一口,足见当年的鼎盛与兴隆.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4

主题

1363

回帖

32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202

嘉宾会员原创先锋终身荣誉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8-18 16: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什么时候带我一走哈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yf650624

228

主题

1436

回帖

5330

积分

摄影之友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30

摄影之友版主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18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去~这地方看起来不错~
变焦基本靠走 对焦基本靠手 测光基本靠瞅 虚化基本靠抖 除尘基本靠口 防抖基本靠肘 镜头基本很狗 好片基本没有

1417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7206

发帖超人激情之星自我鼓励发帖达人论坛建设终身荣誉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8-18 17: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觉啊

同去同去
不做解读,不加评论,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但我们关注,我们思考。
我们相信----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2

主题

11

回帖

3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9 20: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顺治皇帝出家,鹿鼎记上说是五台山,当然是小说家之辞,如果LZ能考证出确实是顺治皇帝出家所在,那历史疑案将会揭晓,LZ继续努力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1

主题

1341

回帖

148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482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9 2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

主题

11

回帖

3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1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LZ所说的四代皇帝应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顺治离位死亡之谜有三种说法:
1.因病而死。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档案支持第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2.民间传说就是说因爱妃董鄂妃因病去世,爱宗教的福临去当了和尚,而且这种说法一般还把董鄂妃与董小宛当作同一人。根据史学界的考证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
3.最近历史学家又提出了第三种说法,即炮击致死说,认为顺治在试图征服台湾时,被郑成功的大炮炮击致死。
希望LZ能继续考证四代皇帝与桐城大宏庵的渊源,再此支持:victory: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50

主题

119

回帖

109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

嘉宾会员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6: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古寺的兴衰
相传大宏庵内有僧千人,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大林寺总体三面环山,周围山形似龙脉,寺院即是龙头。
寺院前院门右侧是一条从未干沽的小河,名叫“木桥河”,旧称“龙头河”,院前小路沿木桥河与古驿道相接,总长约一公里。数年前看到的红墙古屋已不存在,但我们从现存的瓦砾中仍能依稀见到古寺的原貌。从合安路向西至龙头村路口,上一个小坡,半圆形的山脉现于眼前,而现在能见到的大林小学既是当年的古寺遗址。
每一个当地人都知道的传说:大林寺中只驻僧千人,不多不少,寺中僧人工作各有分工,和谐有序,相安自得....僧人每天早晨至食堂吃粥,忽一日,僧人们发现粥中有炖烂的肉骨头,便告知主持,主持和方丈随即召众僧前来查问,都不知骨头的来源,再一清点人数,仅九百九十九人,方知当日值班的小僧年少,同室僧人不忍心让其干重活,就差使其烧锅煮粥,而寺内锅灶太大,小僧掉进去了。众僧连猪肉都戒,何况人肉乎?(不像晴岚和尚喝酒吃肉)都认为自己修行无望,于是,人去寺空,散了。
其实,历史是这样的,清朝中后期,兼有一定邪教性质的“长矛”驻桐城(1856年前后),入驻此地,在周边村庄抓壮丁,并在其脸上刺“太平天国”四个字,百姓认为太平天国十分残暴,周围百姓与寺中僧人相处融洽,此时有不少男丁躲藏于寺中为僧,。。。

。。。 (摘自《大宏庵旧事》硬盘回收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50

主题

119

回帖

109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

嘉宾会员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6: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半边山、下马坊
从古驿道,也就是现合安路上,你只能看到大宏庵的大概,但你向西沿公路上坡,你便能看见大宏庵旧址的全景,这个坡名叫“半边山”,顾名思义,它是座小山,把山后的奇景遮去一半。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山口、路口、桥头。木桥河是南北必经之地,两面是山,中间是路,是兵家设伏之要地,解放战争在此地就发生过激战,战争与重建已使下马坊旧址无法找寻,历史的车轮不停转动,可能有一天在木河桥下的建筑中会惊现“下马坊”、“下马石”。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在此驿道口树了一座牌坊,名叫“下马坊”,高两丈,(只是卸制而已),坊前有石,名叫“下马石”,常有些外来官吏慕名而来,在此下马而立,却无人越过半边山,最多也只是立于坡上眺望寺中......
多年后,民间传闻,清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一心向佛,差人扩建大宏庵,并在此谈佛论法,剃度修行,遁入空门。为拒绝皇族旧友之探望,顺治密遣臣子在此路口处立一牌坊,以古道驿站相掩饰,令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皇子旧臣到此也不敢近寺一步,只能在半边山口看上一眼,作揖而去。一说顺治去了五台山,来过大林寺;一说顺治就在大宏庵藏身修行数月;一说顺治死了依佛家坐化后,置后身于大宏庵....众说纷云。
(桐城佛学大师,投子寺高僧,重建创始人,亦在此上过小学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50

主题

119

回帖

109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

嘉宾会员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6: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狐敲钟 来自Email:ahtcwys@sina.com 《大宏庵旧事》 全文完
传说,大宏庵原有巨型铜钟一座,用于全寺僧人活动号令;大型铁钟一座,用于日常事务号令;小铜钟一只,主殿前日常供香时用。传说巨钟在清朝高僧走人时,飞天而去(飞天了,不可思意,可能是寺院被灭时毁了,可能是寺院整体迁移时搬走了,因为大宏庵有官家背景,所心当地老百姓不知道),留下大铁钟和小铜钟,大铁钟有一人余高,“大办钢铁”时被先进的炼钢工艺制成了“铁屎”,悲哉!小铜钟就是近年大林小学敲的那只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宏庵周围群众常在夜半之时听到寺内有敲钟、敲木鱼之声,疑是众僧回寺,千鬼还魂。当时,全民都在反对封建迷信,学习无神论,于是不少人到附近找恶作剧之人,未果,均听到木鱼、铜钟之声真切无虚。。。。大宏庵东南有河,有民众早起洗衣物,常有人说见到白色狐狸从寺中出来,(当地人称“矛狗”,乃大仙也),一米五长以上,向西而去。。。。啊!大宏庵白狐敲钟,真实的钟声,真实的白狐。
掀开大宏庵白狐敲钟之谜

我前天晚上和大林小学徐国民校长、原吕亭杨湾中学吴道明校长共餐(在此同时感谢桐城政府论坛,前期帮助寻找失踪的老小,现已安全回家,那可爱的小宝宝就是吴老的外孙,吴老近日心情极好,席间谈及大宏庵白狐敲钟之谜,吴老兴致极高,愿意受访,晴岚和尚可往访之,先去找那海尔西施,是吴老的侄女),吴老掀开了大宏庵白狐敲钟之谜!
吴老说,儿时在小学玩,后爱人在大林学校任教,常在校值班护校,白狐敲钟确有其事,不奇怪。大宏庵当时太大,屋内有许多食物,有许多老鼠,狐狸也常来觅食,还常来捕鼠,确在白狐,一米五长以上,吴老见过,可能是旧时大宏庵兴旺之时,白狐已经习惯来此地,所以不奇怪。前期有一大铁钟,高一人多,在校的学生架人梯都爬不上去,另有一小铜钟,是在一跳梁之上,有绳索垂下,老鼠常爬,放钟处地势高,房屋不见光,白狐敲钟实是老鼠敲钟,白狐可能是为食鼠而敲钟,并非狐大仙敲钟。
吴老还回忆说,当时大宏庵确有不少“东西”,称有不少石坊,记不清内容,但并无记载事实的内容,找到几个石碑可能还搞不清史实。大宏庵是清朝王族之人代帝修行之地,故有王族之名,九进一十三厅之实,又因建寺(扩建)到被毁或迁移仅有十几年时间,又在太平天国战乱之时,当时县城已被太平天国占领,桐城此后多年无清朝政权,故没有官家记载。
席间,除有“瓦窑”、“狮蹲”、“庵门口”、“荷叶地”之说外,还有“杉木树井”之说最为有趣。相传清朝扩建大宏庵时,从北为运木、南方运石,因所运输木料太多,要以传统工艺储藏,工匠们在大宏庵西北六七里处挖井,将运来杉树放入井中,加防腐之药,建寺时取出。周边百姓不知真相,以为杉木树井中有树,相传树木不断从井中“冒”出,不计其数,一工匠见势急呼“够了!够了!”,井中再不冒杉木了,可到完工时发现,主梁(大梁)还没有呢!大家都责怪那工匠太急,没关系!皇帝他表哥在,愁啥。那代帝修行的皇帝表哥只好亲自去外地调来一根大梁,刻上“康熙9年....”,并立一牌记之。。。。。所以,现今大宏庵西北六七里处有一地名叫“杉木树井”,在龙头村,此地倪姓较多。我见过《济公传奇》电视剧,只见济公用破扇子从井中取木。。。。历史的真实,如此相似,那编导是大林小学毕业的?呵呵。
席间,我问在座那口地下所埋藏的神井之事,吴老说,那井是1980左右在校任教的“右派”吴保真先生倡导下挖出的,地下传说有5口井,至少有2口,吴保真先生的哥哥吴树人是个平反的“反革命”,很少言及世事,当时吴树人先生手持罗盘,定位了第一口井的所在地点,问及第二口井时,老人说:“够了,学校用水够了”。据说龙头桥是吴树人先生等人架设建造的。这两位老人均已过世,但他们对家乡的至爱可见一斑,只是时代不同,表现不同罢了。
是啊,我们祖辈在此抗击日军时,我有一长辈在寺内与敌斗争,据说,日本兵人少,进入寺院后如入迷宫,出不来了,时间长了,敌人只好把大宏庵围墙打了几个洞,方便出入。我那老爹爹后被日军抓获,用铁丝从手心穿过,绑在原龙头桥上,引诱国军出来营救,后在此牺牲。原龙头桥在今桥下一百米,我常去看、去思、去沉默。。。那是大宏庵“庵门口”所在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