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446
- 积分
- 281
- 威望
- 11061
- 桐币
- 10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5-8
文都秀才
- 积分
- 281
鲜花( 0) 鸡蛋( 0)
|
魏吴石亭之战 | | 陆逊乃东吴名将,其一生最辉煌的两个战役,一个是吴蜀夷陵之战的完胜,一个就是魏吴石亭之战的胜利。
本文就石亭之战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希望通过此文能使大家对此战有一个全面、准确地了解。
一、历史记载
魏国方面:
《三国志明帝纪》:秋九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於石亭,败绩。
《三国志曹休传》: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休督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三国志贾逵传》: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逵至五将山,休更表贼有请降者,求深入应之。诏宣王驻军,逵东与休合进。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得生贼,言休战败,权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三国志满宠传》: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秋,使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令宠向夏口。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宠表未报,休遂深入。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休战不利,退走。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
《三国志蒋济传》:大司马曹休帅军向皖,济表以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又上疏曰:“今贼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石,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
吴国方面:
《三国志吴主传》: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於石亭。
《三国志朱桓传》: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谲诱魏大司马曹休,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於一战。
《三国志陆逊传》: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於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三国志周鲂传》:被命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敌所闻知者,令谲挑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休果信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
《三国志全琮传》:四年,假节领九江太守。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於石亭。
陆机为《逊铭》曰: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司屈膝。吴录曰:假逊黄钺,吴王亲执鞭以见之。
二、双方参战兵力与部署
魏军方面:
共分三路进攻,主力军为两路:
曹休率主力10万为一路;
司马懿率荆州军主力为一路,兵力不祥;
贾逵带领四军为一路配合作战,兵力约2万。
其中参加石亭战役的为曹休军和贾逵军。约12万人。
主要将领:
大司马扬州牧、都督扬州曹休
建威将军贾逵
|
| | | | | |
|
2 | 魏吴石亭之战 | | 前将军领豫州刺史满宠
东莞太守胡质
将军朱灵
由于曹休一路作战失败,因此史书记载很简略,其部将竟然一个都没有提及。而贾逵一路由于增援迅速,及时解救了曹休军,因此其四路将军均有提及。
吴军方面:
孙权集结了三路主力:
陆逊为大都督(元帅):带领中军主力(包括部分孙权的中军禁卫),兵力当在5万左右;
全琮为左部督:兵力3万人;
朱桓为右部督:兵力3万人;
鄱阳太守周鲂:配合作战,兵力应在5千到万人左右。
孙权亲自驻扎皖口督战,但是没有参战。
实际参加石亭战役的兵力约为12万人。
主要参战将领:
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大都督陆逊
奋武将军领彭城相右部督朱桓
绥南将军假节领九江太守左部督全琮
昭义校尉鄱阳太守周鲂
因此,此战双方参战兵力基本相当。
魏军的战役企图是:
司马懿军和贾逵军分别进攻江陵和东关(或夏口),牵制当面的吴军主力;曹休军由寿春经合肥、庐江南下寻阳,表面是进攻,实际是要接应要投降魏国的鄱阳太守周鲂军。
吴军战役企图是:
利用周鲂的欺骗成功,诱使魏军主力孤军深入不利地形,再加以围攻和打击。因此从荆州战区抽调了孙权中军和陆逊主力,从濡须口抽调了朱桓军和全琮军,集中兵力来打击魏军。
三、战区军事地理和主要地名
长江在这个地区形成一个天然的漏斗形。其两端的斗沿,东面是洞口和濡须口,西面是夏口和武昌(东关);漏斗的底部,就是柴桑,柴桑东南临近鄱阳湖是鄱阳。武昌的北面是魏国的西阳,柴桑的北面正面对寻阳,而濡须口的北面则是面对魏国的合肥和寿春。
吴国的防线就是沿长江展开的,自东面的洞口和濡须口到西面的夏口,均多次成为与魏军作战的前沿。由于吴国可以利用长江水运的便利条件,其东西调动兵力是即迅速又隐蔽。战役前夕,吴国是以陆逊军驻防西陵到江陵一线(另有诸葛瑾驻扎江陵),孙权带领朱然驻防夏口到武昌一线;朱桓军防守濡须口,全琮军防御洞口地区。柴桑由于地处该漏斗的底部,受到的魏国军事威胁很小,平常没有大兵团驻守。
魏国曹休军的进军路线地理:从寿春南下到合肥,是江淮丘陵地带,行军比较方便。自合肥再南下,到庐江(今潜山)则是沿着大别山的东麓前进,其中一段还要经过大别山的余脉地带,这里就有朱桓提到的两条险要道路——夹石和挂车。如果再南下到寻阳(今河南黄梅),就要经过大别山。道路比较艰难。
魏军西路、中路和东路兵团,一路(西路)自襄阳南下佯攻江陵(路程约615汉里),一路(中路)自西阳南下佯攻武昌、夏口(路程为605汉里),东路主力自寿春南下寻阳,接应鄱阳准备起义的周鲂军(其路程足足有1000汉里,即使到庐江也有710汉里)。
在魏军中路和东路中间,是大别山区,道路艰难,距离大约有690汉里。
由此可见,魏军两路佯攻的进军距离实际上比曹休主攻兵团要短,但是实际情况是战役发起,各路同时开进后,曹休军在庐江已经遇敌,而另两路还在半路上。可以断定,他们因为是佯攻,所以进军比较迟缓。
石亭——聚落名,今安徽桐城西南40公里;(三国志辞典)镇戍名,属东吴扬州庐江郡皖县,在今安徽潜山北(三国演义辞典)
石阳——今湖北应城东南40公里;(三国志辞典)
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10公里;(三国志辞典)
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三国志辞典)
皖(皖城)——今安徽潜山;(三国志辞典)
皖口——又名南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当皖河入长江之口;(三国志辞典)
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三国志辞典)
庐江——郡名,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
挂车——古道名,今安徽桐城西南10公里,通舒城;(三国志辞典)
夹石——山名,今名北峡山,在今安徽桐城县北;(三国志辞典)
无强(彊)口——今安徽庐江西南;(三国志辞典)
|
| | | | | |
|
3 | 魏吴石亭之战 | | 安陆——秦置,在今湖北安陆,三国时期位于今湖北云梦;(三国志辞典)
鄱阳——郡名,故治在今江西省波阳东。
东关——关隘名,今安徽含山西南30公里处的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三国志辞典)在濡须水出巢湖附近,濡须山上,故址在今安徽巢县南(三国演义辞典)
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三国志辞典)
《清史稿 志三十四 地理六》:安庆府:……桐城冲,繁,难。府东北百二十里。东北:浮度山,北峡山一名北峡关,与舒城界。西:挂车。北:龙眠山,有水流为龙眠河,入松山、鸭子诸湖。东南:大江自怀宁入,东流,迳县西南练潭驿为练潭河。双河出县东,二派合流为孔城河,与东南长河、白兔河俱入练潭河,至枞阳入江。三道岩关,县西,咸丰十年重筑。 四、战役经过
——公元228年5月(魏明帝太和二年,吴大帝黄武七年),吴国周鲂写信给曹休,假装要投降过来。信中分析了吴国的兵力部署(假情报),使曹休最终上当;
——曹休请示明帝,尚书蒋济认为进兵过于深入,易遭敌人断后,形势不利。但是明帝还是批准了曹仁的计划;
——满宠则专门上表,提醒该路线乃兵之洼地,无强口很容易被敌人切断;但是表还未到,战役已经开始了;
——为策应曹仁的计划,明帝同时命司马懿的荆州军主力进攻江陵,贾逵的豫州军主力进攻夏口和东关;三路一起出动;
——当年8月,曹休军进到皖,其它两路军正在路上。此时,得到吴军向安陆出兵的报告,尚书蒋济认为吴军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反而在西面出击是很明显的假象,表明其必然要在东线展开强力的反击,应立即紧急进行增援;
——明帝于是命司马懿军驻军停止推进;同时命贾逵军立即向东急进与曹休军会合;
——此时吴军主力已经沿长江调动完毕,孙权也到达皖口,准备开始对曹休军发起进攻;这时,朱桓建议自己带领本部万人去切断挂车和夹石这两条曹休撤退的必经隘道,以便全歼魏军主力;
——孙权把朱桓的这个意见咨询陆逊,陆逊以为不可,结果没有采纳此计;
——曹休此时终于明白是上当了。但是其依仗着兵力强大,准备干脆与敌人展开会战;
——曹休从皖开始后撤,并在后面部署了精锐的伏兵,准备吸引对方追击,而后以伏兵击破敌人;
——但是,陆逊早有防备,指挥三路大军一起发动。当年9月,以主力击破了曹休的伏兵,并追击到达了曹休中军的大营:石亭;
——陆逊看到曹休军已经混乱,预计必能取得战役胜利。于是立即派出精锐部队由侧翼的无强口进入以切断夹石和挂车的隘路,准备彻底消灭曹休主力;
——在石亭,两军主力展开交战,结果魏军不利;
——曹休军军心已经不稳,大营在夜间发生惊乱,曹休只好抛弃所有军械物资,开始全面溃退;
——贾逵军在进军东关的路上,得知东关敌人并没有主力驻防,于是估计是已经均抽调到东线了。正好得到明帝新指示,于是立即水陆并进,增援曹休。当走了200多里后,抓到了敌人的俘虏,得知曹休已经战败,吴军已经派兵切断了夹石的退路;
——这时,贾逵的部将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有人建议等待后方再派来部队后行动。贾逵认为:曹休主力已经非常危险,如不及时救援,将很快被消灭。而敌人以为我军没有后续部队,所以才敢于以少量部队切断夹石隘道。我们只要突然赶到,敌人必然惊走。
——于是贾逵军立即昼夜兼程,赶到了夹石,同时多设旌旗鼓号,果然赶走了吴军,顺利解救出了曹休的主力。
——曹魏军被斩首俘虏达万人以上,缴获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曹休回去之后,很快就悲愤而死。
|
|
|
|